新闻晨报:狂热赞助商看好上海的三个理由 |
|
|
2003年3月25日01:20
新闻晨报
|
|
一个狂热赞助商看好上海的三个理由-- F1车队近来最大的难题就是难找赞助商,就像烧钱的炉子里没了燃料,而像苏锦鸿这样的人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救星,因为他不断地往炉子里加煤。
这位马来西亚BSA公司的执行主席,不但是个狂热的F1车迷,更是个狂热的赞助商。在耗费300万美元赞助米纳尔迪车队两年之后,他又准备掏更多的钱,成为麦克拉伦车队的赞助商。
关注F1大赛多年的苏锦鸿,同时还是马来西亚雪邦赛车场的合作伙伴,对亚洲及世界相关市场有着深入研究。对于F1东进,可能整个迁徙亚洲的前景,他很有发言权。在这位被授予拿督爵位的马来西亚籍华人企业家看来,亚洲举办多站F1大奖赛肯定会产生激烈的相互竞争,但他甚至不看好马来西亚大奖赛的前景,却认为上海大奖赛肯定会成为最成功的一站。
苏锦鸿的第一个理由是,中国经济是目前全球发展最为快速的,期望踏入全球化发展轨道的大企业越来越多,而这些企业很快会填补目前F1很多赞助商抽身而出后留下的空白,为F1注入新的动力,这将成为上海大奖赛取得成功的一个最根本的保证。
“对于一个期望迅速获得全球知名度的企业来说,选择F1这个载体是非常有好处的。”苏锦鸿说。他以自己的企业为例,BSA作为一家制造铝合金轮圈的企业,从当初仅限于马来西亚国内销售,到目前拥有美国、德国、日本三个主要汽车消费国的质量认证,出口达60多个国家,和他们出资赞助米纳尔迪车队有着很大的联系。“F1的赞助商,无一不是有着全球化发展的目标,而在17站F1比赛中都有自己品牌的参与,对于自己的全球战略是一个最好的支持。”苏锦鸿说。所以尝到好处的他,决定同时赞助米纳尔迪和麦克拉伦两家车队,让自己企业在这个圈子里的名声更响。
同时赞助两支车队,花销不小。但苏锦鸿认为值得,因为根据他以往的经历,往F1这个全球最受瞩目的载体身上投钱,比做其他形式的广告要划算得多,而且收益更显著。“现在在中国国内,做电视广告也好,平面媒体广告也好,收费高得吓人,所以我相信不少大企业很快会发现,选择F1作为广告载体,效应会更好。”他说。
正准备在上海建立分支企业的苏锦鸿,便选择了赞助米纳尔迪车队访华作为他在中国树立自己品牌形象的手段。去年他的企业赞助了米纳尔迪车队两辆赛车访问北京,一度引起轰动,今年他又在和上海赛车场洽谈类似的活动,准备将F1的热浪卷到上海。
那样一次活动的花费不小,仅仅是把两辆赛车空运到中国便要花费100万元人民币,但苏锦鸿觉得活动的收效很好,远远超过做几次广告。他认为,国内企业很快会认识到F1作为广告载体的巨大价值,上海赛车场的事业会很快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支持。
苏锦鸿看好上海的第二个理由,是他认为中国的相关汽车产业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有极大的潜力可供挖掘,而F1落户上海既会是一个机会,又会因此极大受益。“在国外,刺激车迷对赛车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改装汽车,让自己的车拥有更强的动力,更快的速度,让他们追求驾驶快感的愿望得到满足,而在法律法规的限制下,合法的改装也是允许的。但在中国市场,目前有关汽车改装的企业还很少,上海赛车场位于上海的汽车工业基地内,周边会有上千家汽车工业相关企业,只要其中有100家提供汽车改装服务的企业,仅仅是试车的业务,就会给赛车场的场地提供新的利用价值。”苏锦鸿说。
未来上海赛车场的竞争对手,除了现有的马来西亚大奖赛,日本大奖赛,很可能还会有巴林大奖赛,苏锦鸿认为,这么多赛车场进行激烈的竞争,到最后肯定会有撑不下去的,但他认为上海大奖赛会是最成功的一站,上海赛车场也将是在这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的一家,因为上海赛车场有着雄厚的背后支持力量———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上海市政府的全力支持。“马来西亚市场很小,而日本的汽车工业近年来也在滑坡,巴林的市场前景就更有限了,这三家很大程度上依靠欧美品牌提供赞助支援,但欧美近年来经济下滑,表现在赞助商的积极性上,也就是很明显的热情减退。中国的情况则不一样,汽车工业发展的速度惊人,不但如此,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很令人惊讶,整个国内经济的大背景很好,这就使得上海大奖赛不但会有看好中国市场的国际企业的支持,还会有本国企业的大力支持。同时,在政府支持方面,上海也会比其他竞争对手有更大的优势。”
晨报特派记者王玮(吉隆坡3月23日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