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记者王仁维)0比0逼平小组中实力最强的对手,中青队“软着陆”的结果可以说是理想的,但比赛的内容则是令人乏味的,甚至让人感受到些许的老气横秋。对这样一场功利色彩浓厚的比赛,没有必要溢美。 青少年比赛本来是年轻人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舞台。本届世青赛迄今,有多场比赛打出高比分,也有很多比赛爆出冷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青少年比赛的魅力。但是,让人失望的是,中乌之战没有出现大家期望中的激情碰撞,比赛就像在双方约定的航程中“运行”。难怪,当地一家报纸失望地称:“这是一场像计算机一样计算的比赛。” 后卫在中后场不断倒脚,前卫和后卫“搅拌”在一起参与防守,皮球越过中场直接和前锋“接头”……如此乏味的场面充斥了整个比赛。只不过,比起乌克兰队开场就摆出“老虎不出洞”架式的彻底的不思进取,能进能退的中青队还算对得起现场的观众一些,但也决不能说踢出了青年足球的本色。因此,很难说谁在这场比赛中表现得更聪明。 也许有人会说,保护自己出线的“生存权”,要比踢得好看精彩更加重要。这样的逻辑,放在成年足球比赛上或许可以,移到青年比赛中则未免太世俗,甚至是有害的。对青年比赛来说,相比成绩和结果,过程和内容更为重要。过多地考虑成绩而放弃了强烈的进取心,只会使青年足球步入误区。 本届中青队之所以受到很多人喜欢,是因为他们身上的自信和激情,让习惯了庸庸碌碌的中国成年足球队的人们,呼吸到了新鲜空气。丢掉了这一切,就等于丢掉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希望中青队将士能在以后的赛事中少一点功利,多一点激情。 (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