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专栏作家 姚永正 明天,第24届乒乓球男子世界杯在中国江苏江阴开战。虽说是世界杯大赛,但由于乒乓球是世界冷门项目,因而,大赛并没有像三大球那样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估计,此次大赛也是赔钱的买卖。当今世界乒乓球男子16名顶尖高手角逐,按理说应有许多观众,不知现场上座率如何?组织者可能估计到上座率了,不然也不会把世界杯大赛放在地级市举行。 此次大赛前夕,有的专家对此次大赛进行预测,什么刘国梁输不起、世界杯输不起……充满火药味中颇有些危机之感。其实,不是这样。对于在世界占有领先地位的中国乒乓球,不怕狼来了,就怕没有狼来。打来打去,还是中国选手拿冠军,或前三名全包。由此,当某一项目长期被一个国家垄断,而且此项目又是在世界开展不广泛的冷门,就有被奥运会摒弃可能。在奥运“消肿”时期,如果乒乓球继续被中国选手垄断,在2008年奥运后,乒乓球有可能只存在单项世界锦标赛了。如技巧、蹼泳等项目,中国夺得大部分金牌,但项目进不了奥运会,中国选手只能获得项目世界锦标赛冠军。我看乒乓球有这种趋势。 巴黎乒乓世锦赛,7个小项目,中国选手获得6块金牌。惟一丢失男单金牌。如果着眼于乒乓球长期发展,我们要感谢男单冠军施拉格,有了他夺冠,使乒乓球趋于世界共同发展的意思,否则,中国选手全包7块金牌,别国选手还怎么玩?不玩了或少有人玩,乒乓球还能得到发展吗?前不久在中国深圳举行的世界乒乓球巡回大赛,所有金牌全被中国选手包了,甚至所有决赛都在两对中国选手之间进行,俨然是中国乒乓球国家队内部比赛。这样的比赛有意义吗? 其实,当今,中国乒乓球有一大批世界顶尖选手,而世界上仅有三四个欧洲国家各有一名顶尖选手,也就是说,这几个“独生子”都是单人,因而根本构不成对中国“冠军群体”的威胁。即便单打一时失手,也没什么了不起,在奥运会上,我们夺金牌即可。男单冠军施拉格在国内哪有对手,谁跟他训练?波尔在德国也是一人,没有陪练,没有专业队待遇,只有清贫的半职业,他们很难有所提高,水平达到相当高度后只有逐渐退化。而我们是专业队加职业,中国乒乓运动员既有专业队的固定工资,又有职业比赛的奖金。三级训练体制,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层层选拔,尖子之中选尖子,当然永远强大。在冷门项目中,专业永远高于业余或不发达的职业。 当一个项目,基本独霸世界时,那也孤独。一个人的战争怎么打?因此,对于中国乒乓球来说,不是怕狼来了,而是怕没有狼来。如果没有狼来,造成群狼共舞现像呢?在如此多吃人狼群之下,夺得冠军或保住金牌是多么伟大? 既然我们乒乓球实力这么巨大,我们就要调整一下。可否减少对乒乓球投资,而加大对田径投资,田径是体育之母啊。增加对田径投入,可带动体育全方位提高。哪怕一时看不到效果,但从长期战略,得田径者得体育天下啊。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