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3日讯 记者汪大昭报道:未来几年,北京市将进入以筹备和举办奥运会为主要特色和内容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市委、市政府为此做出了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决定。 ──举办具有北京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形成国际性大众体育品牌。每年向社会推荐10至20个新的健身项目,动员市民经常参加一两项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活动。到2008年,全市体育人口增至60%,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2000名,100%的社区居委会和行政村建立体育组织,所有社区居委会和乡镇建立国民体质测试站,各区县建立一个国民体质流动测试站,成年人体质测定合格率达到75%以上,全部街道社区、居委会、乡镇和60%的行政村建有“全民健身工程”,更新50%以上健身器材。力争达到发达国家首都的水平。 ──以增强竞技体育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为目标,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实现新的突破,一些项目达到并保持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水平。建立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竞技体育俱乐部,培养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使北京成为国际体育人才聚集和交流中心。 ──积极探索国际大都市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和重点,培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用品、网络体育、体育书刊和体育彩票为主的体育市场体系,力争到200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3%左右,使体育休闲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办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力争把奥林匹克公园建成世界一流的会展中心。 ──争取承办田径、网球、足球、篮球、体操、射击、跆拳道等一系列世界级高水平体育比赛,培育国际品牌赛事,提升城市的影响力。 ──体育设施条件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管理和服务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到2008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体育事业发展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体育法制建设和社会支持力度。 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康林近日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指出,构建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是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现在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并确定了具体措施,总体目标是要使北京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体育商务、体育科技、体育人才和体育信息交流的中心城市。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