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哈尔滨一月九日电(记者 沈晨)中国速度滑冰项目有过一段辉煌岁月,以叶乔波为首的一批运动员曾在世界冰坛掀起过一股中国旋风。时过境迁,如今中国的速度滑冰项目水平已今非昔比,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甚大。 “要想达到叶乔波当年连续夺得两枚冬奥会银牌时的水平,很难!”第十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女子速度滑冰短距离五枚金牌获得者王曼丽的教练谢天恩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他指出,技术问题、体能问题和科研问题是阻碍中国速度滑冰项目发展的三大因素,而科研问题是其中最大的桎梏。 据谢天恩教练介绍,目前美国、加拿大等世界速度滑冰先进国家,大都对运动员采取针对性的、全方位的科研跟踪,随时采样分析运动员的生理、技术及心理指标,以便提高成绩。二零零二年的盐湖城冬奥会,美国队之所以能够在速度滑冰项目上取得突破,科研的介入是重要原因之一。 而中国目前只能对运动员进行生理指标分析,提供一些运动员生理上的基本数据供教练员参考。这使得中国速度滑冰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速度滑冰界必须从经费调度、人才配备上下大功夫,将科研问题重视起来。 谢天恩教练还指出,目前中国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技术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没有什么区别,基本技术的要求大致相同。但在支撑能力上面,中外运动员的差距比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运动员的蹬冰能力偏弱。同时,中国运动员利用体重重心变化控制蹬冰的技术也比较落后。“支持能力弱”及“利用体重重心变化控制蹬冰差”是中国速度滑冰水平提高的两大瓶颈,一旦有突破,中国速度滑冰的水平就将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为了突破这两大瓶颈,谢天恩教练特地从加拿大购置了目前国际速度滑冰界比较流行的“平衡球”,帮助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提高支撑能力。 要想使中国速度滑冰项目取得更大的进步,谢天恩教练认为,还必须加强运动员体能方面的训练。他在训练十冬会五金得主王曼丽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相当完备的体能训练理论。谢教练在夏天无冰的时候,基本上安排王曼丽骑自行车,而在冬天有冰的时节,则安排王曼丽进行大运动量的滑行训练。据称,王曼丽在冬天的时候,平均每天要上冰滑行四十多公里,接近一个马拉松的距离。 综观十冬会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无论是男子项目还是女子项目,成绩都较之十冬会预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一大批有潜力的运动员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女子速滑长距离项目四枚金牌获得者王霏、男子速滑长距离项目三枚金牌获得者高雪峰的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男子短距离四枚金牌获得者于凤桐才刚满十八岁。这些有发展潜质的年轻运动员将在二零零六年都灵冬奥会上发起又一轮来自中国的冲击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