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结果难以掩饰艰难过程 申花队的三点漏洞 |
 |
 |
2003年7月3日15:46
东方网-新民晚报
|
 |
一种倾向不能掩盖另一种倾向。昨天沪津之战下半场的4比0,也无法掩盖上半场的0比1。这是一个不该出现的0比1。换句话说,沪津之战,申花队原本应该走得更为顺畅一些。很多时候,“结果”无法掩盖“过程”。
综合分析,昨役上半场,申花队被动之处,至少有三。
一是阿尔贝茨与佩特默契太少。前者习惯分边而后者强打中路,这两个“攻防枢纽”都无法取得一致,又如何要求申花保持强大的攻击力?下半场马丁内斯上场,他与阿尔贝茨配合默契,申花队遂找到突破点。
二是对方防守对路。从比赛过程看,天津队对佩特科维奇可谓“了如指掌”。不但了解这名球员的技术特点,而且了解吴金贵将如何使用这名球员。
赛前,申花队曾放出“烟雾弹”,表示佩特由于脾气太过急躁,因此无法上场。但显然,这一多少有些“小儿科”的花招,并没有起到效果。在昨天的比赛中,天津队有的放矢,派出两名球员死盯佩特。佩特前4脚传球,有两次失误,整个上半场只有一次过人成功,向前传球成功率也不高。
第三,则是因为上半场,申花锋线上缺少一个“一锤定音”的人物。张玉宁和曲圣卿,两人的组合并不能做到“一张一曲”,松弛有度。张玉宁需要直传,曲圣卿则擅长捡漏和远射。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两人搭配,类型比较同一,缺乏相应的速度和突然性。
这3点被动,说得严重一些,都是在备战比赛中,可以尽量避免的问题。但昨天上半场申花队的表现,没有让人感觉到是一个“豪华军团”在作战,反倒有些“各自为战”的味道。
当然,一切的被动,在吴金贵及时的换人之后,都成了主动。申花人的心理素质,在这场比赛中,也得到了难得的锻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昨天申花下半场的阵容,就是“灵丹妙药”。毕竟,当对手试图去熟悉申花的变化时,佩特科维奇也许就能成为吴金贵手中的“秘密武器”。
4比1暂时还不能说明什么。去年,申花队曾在主场踢出过7比1,而年底依旧排名12。甲A历史告诉我们,积分榜榜首往往是个危险的位置,坐在上面骨头一“轻”,也许几轮之后,就找不到方向了。
本报记者晏秋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