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末代甲A进入尾声,“中超”序幕徐徐开启。在“中超”软硬件标准公布后,其规定也陆续出台。“中超”引外援名额也做出新的规定,“中超”球队比现今甲A少一名外援(引3上2)。这个规定是应运而生的。在中国足球节节败退,U17国家队兵败世青赛,代表新生代的国奥难看地、以比小分淘汰弱旅叙利亚队、中国女足退化为二流、国家队美国热身败给小国……这一系列的失败,使中国足协陷入空前信任危机。国家对足球投入这么大,但足球不但没取得质的提高,反而呈现全面滑坡。于是,中国足协首先对花钱引外援名额做出调整。不然,“中超”兴起“烧钱”风潮,其后果不堪设想。 现今中国竞技体育,大凡搞起职业化的项目,钱一多水平就下降,钱越多,水平越差。正在举行的女子围棋世界大赛,以往在世界女子围棋占优的中国女子围棋,参加此次大赛的5名中国女棋手,刚进入前8名四分之一比赛就被淘汰4名。男棋手不行,现在女棋手也不行了。还是钱多惹得祸,专业队待遇加上职业棋手收入,全占。可就是不刻苦了。人们发现,只要在世界取得好成绩的,都是清贫的项目,只拿有限的专业队工资。比如,刚在世界击剑比赛取得佳绩的中国男女队员,比女足待遇还要低;110米高栏的刘翔,比男足、围棋不知低多少倍,但人家夺得世界锦标赛前3名。但凡成绩好的,全是钱少的;但凡成绩差的,全是拿钱多的。不是看人家拿钱多眼红,姚明拿钱多,但姚明挣的是市场钱,而且是美国市场的钱。而现今咱们这些拿钱多的运动员,表面上是挣市场钱,其实是拿的国企的钱。甲A俱乐部,有多少个是国企投资,有几个是民营投资?大家心里清楚。光凭甲A比赛门票、直播费、胸前广告,一个球员得挣百万吗?还不是国企资金往里贴钱吗。在此形势下,中国足协不得不为让国家资金介入职业足球的行为负责,进而做出调整。首先限止外援的数量。引一个水平一般、最多跟郝海东差不多的外援,平均是40万美元,够几所足球业余体校一年开销,能建几块黄土足球场,能让上千个无钱而想踢球的普通职业孩子上足球学校。这一规定,无疑能起到限制国有资金投入的俱乐部花钱。是积极方面。但消极方面,此规定是一刀切了。国家金融单位、国家船舶公司、国家地方媒体、国有企业等开办的“中超”俱乐部是用国有资金,可受到限制。然而,现甲A、明年的“中超”还有几家私企或民营企业开办的俱乐部,他们的钱不是国有资金,他们愿意拿钱玩足球,要聘请外援花的是私企的钱,只要他们完成税金,不拖欠职工工资,用钱投入足球,是好事。人们盼望,中国也出现一个像俄罗斯购买切尔西球队那样的大亨,他可打造中国超级球队买来众多世界一流球星,何乐而不为? 之所以造成中国足协一而再再而三地下达限薪令、减少球员收入规定,进而又规定一支“中超”只许引3名外援上场2名,全是由于足球从专业改为职业时的允许国有企业经营球队所致。国有资金投入职业足球,在欧美足球发达国家是不允许的,也就是说严禁的,在日、韩也是一样。而我们大多数甲A是国企投资,于是,球市、足球相差产业都很低情况下,而球员挣百万,这在外国是不可想象的。其实,“中超”只有在投资上与世界职业足球接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足球。(搜狐体育专栏作家 姚永正)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