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春眠不觉晓,非典惹人恼。夜来回归声,股东知多少! 转自搜狐 一、进京做试验 转自搜狐 十五个月前浩浩荡荡闯进皇城根的辽宁队已经悄无声息地撤回了沈阳,传说中,婆家多多,机会多多,忽尔万林基地,忽尔绿岛公园,李嘉诚要出手,王健林想收购,美国飞翼来头大,辽宁网通实力足……众说纷纭中,小肇揭了黑盖头,大羽砸了饮水机。十五月河东,十五月河西,此辽足非彼辽足!如果我们不被这雾里看花的现象所困扰,仔细回味,辽足进京这一出,整个就是曹国俊玩失败的伪科学试验! 转自搜狐 在辽足之前,中外足球史上还没有哪支队伍脱离了自己的故园、球迷,跑到异地它乡去发展,居然还成功地保留着自己的旗号而成功了的。比如深圳金鹏到了昆明,就只能叫云南红塔,吉林敖东到了杭州,必须改换浙江绿城的名头。而在北京的辽宁队,出门之前先背负着省政府“约法三章”的重负,飞多远也是牵着线的风筝。如此形势之下,仍要把辽宁队先斩后奏带进京,曹国俊玩的真是蹦极试验:刺激,但不好玩。 转自搜狐 如果不是在沈阳的生存环境太恶劣,曹国俊也不至于挺而走险,但是他选择北京的论证过程却是伪科学的。老曹以为北京有几百万辽宁人,随便出来个百分之一就可以把看台坐个爆满。这就像是不懂广告学的电视剧导演,播的节目收视率是不低,但全是80岁左右的高祖,根本没有消费冲动,能卖出贴片时段才叫见鬼!同样,在北京的东北籍人士有几个是真正的足球发烧友?简单的没有经过分析的数据对决策毫无意义!可以肯定地说,盲目乐观的曹国俊根本没预计过一场比赛上座两千人又怎么办的问题。 转自搜狐 当然老曹也有自己的小九九,首先他以为全国人民都热爱北京,辽小虎及家属肯定也喜欢北京户口,谁知道回沈阳转户口时根本就办不出来。其次他以为过个一年半载,先改队名,再改俱乐部名,辽宁队就变成北京三元了,哪知道大股东说了也不一定算,要看对面坐的是谁。“大院”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股份,但是有省政府支持,打着“全省人民利益”的旗号,就做得了你百分之九十九的主!另外,老曹还有一点失算,以为国安队失势了,成绩下滑,球队没星,俱乐部经营也不怎么样,不足以与辽小虎抗衡。殊不知人家经营得好,有现代大手笔投入;战绩好,并列亚军;而且还有打过世界杯的国安三少,球迷协会历史悠久……总而言之,辽足进京,是一场完全彻底的战略失败。 转自搜狐 二、归沈套白狼 转自搜狐 十五个月来,辽宁又收获了什么呢?由于在北京的生存和造血能力不足,辽宁队赔本赚吆喝,拖欠工资,入不敷出,卖了一批招牌球员,也不过是将将补偿了亏空,根本没有盈余。而阵容上今非夕比,走了李铁、张玉宁、曲东、李?四大主力,明年李金羽、肇俊哲必走无疑,就算现在曹国俊终于肯把辽足拉回沈阳,可是也只不过是一张空壳而已。悲夫!复辟十连冠霸业,无异水中捞月。 转自搜狐 造成辽宁队如此悲剧的根源非常复杂,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简单地说: 转自搜狐 主观上,辽足俱乐部是中国最早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职业俱乐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改造并不彻底,也没能进行真正的企业化管理,尤其是在早期老股东退出之后,没有吸收新的股份进来,而是简单地内部消化,肥水不流外人田,结果一股独大,由股份制变回一言堂,这是辽足盲目进京、灾难试验十五个月的根本基础。近来张曙光反复强调,无论与谁合作,都要绝对坚持51%的持股,真不知道他那两个博士都怎么念出来的!看看中国民航业,大家都亏损,只有海航赚钱,因为它有37个股东,最大的不过9%。因此辽足回沈,要想彻底避免重蹈覆辙,前提是建立至少十家成员以上的股东会,限制最大控股不得超过15%。否则,下次再有风吹草动,曹国俊又要把辽足拉到上海去了,谁控制?谁兼管? 转自搜狐 客观上,在整个中国足坛盛行伪职业化或者商业化的时候,谁越职业谁越倒霉。辽宁搞股份制、市场化比别人先行一步,出头的椽子先烂。例如山东队依托鲁能电力,云南队背靠红塔集团等等,那都是多大个的国有企业?辽足跟人家一起玩,个头根本不一般高!比如说,按照中国足球现阶段的发展水平,球员根本挣不到那么多钱,可是中远就是肯出大价钱,张玉宁不可能不动心啊!说白了,嘉华就是个闯进足球富人聚会的穷小子,实在找不到伴,最后跟女佣万林凑成了舞伴,他俩互相还想着算计对方的钱袋呢,谁又能掏出口袋来给辽足买柴米油盐过日子? 转自搜狐 因此我们可以想见,所谓辽足回沈,实质是万林出基地,辽足出壳子,“合作”起来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它们两家还得携起手来“圈”别人的钱。说来也合理,从曹国俊入主辽足以来一直都是贯彻着空手套白狼的策略,现在临时再改别的招数,玩着也不顺手啊。 转自搜狐 坑已挖好,套已布下,狼呢?(方肇)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