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的球迷都知道45度角斜传冲吊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战术,而且在对付诸如印尼、柬埔寨、马尔代夫这类球队时屡试不爽,但米卢说他不知道什么是45度角斜传冲吊。 米卢绝对不是装傻,45度角斜传冲吊其实是足球比赛最原始、现在已不能称其为战术的战术了,但却是中国足球的“葵花宝典”。所以,米卢“不解风情”也在情理之中,他与中国足球之间的碰撞也是必然的,至少在理念上存在。 中国足球是一个令人难以想像的怪圈,任何陌生人置身其中都犹如进入染缸,极易被同化。施拉普纳作为中国队的第一任外籍主教练,当时除了得到表面的激情投入之外,从内、外环境上都根本不具备成功的充分理由,我们又何以去设想他的成功呢?回头想一想,中国足球当初是幼稚可笑的,头脑过热带来了一系列理念误区,只是身在其中不解其味罢了。 施拉普纳的失败,未必是他的无才无能;金正男、朴钟焕、乔利奇、鲍利斯乃至桑特拉奇的失败,同样未必是他们的才能不够。反过来,塔瓦雷斯的成功,在于他与中国足球碰撞之中能够找到某种可遇不可求的、甚至不乏投机色彩的契合点,这是非常难得的,但他缺少做人的更高标准,所以最终的结局也逃避不了失败。而没有一个外籍教练能够像涅波姆尼亚希那样值得在中国足坛上骄傲,他在与中国足球的理念碰撞中不动声色地完成了对一支杂七碎八的球队的改善、调整直至改革。但他只在沈阳呆了一个赛季便悄然离开了中国足球,他什么也没说,但谁都能听懂他背影远去的画外音:这是一个是非之地。 也许,只有涅波是惟一在中国没有听到“下课”声的外教,这是千金难求的礼遇,也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科萨诺维奇今天的成功与他前年在武汉的窘境简直有着天壤之别,这使我们想到了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人。大连的人才资源和传统氛围是得天独厚的,米卢所面临的人才资源和传统氛围又是如何呢? 有了杨晨、范志毅、谢晖这样的海外球员为核心,还有郝海东这样不老的神话,米卢的手头不缺人才,但他显然没有做到人尽其才,譬如对张恩华、孙继海的使用上的争议,而中国足球的传统氛围则是从未进过世界杯而又觉得自己应该进入世界杯,所以,米卢与中国足球在理念上难以回避这种碰撞,如果不能及时沟通和交融,而持续下去,等待双方的都是可怕的失败。 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魏军)
(体育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