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1年12月14日,诸宸击败俄罗斯少女科斯坚纽克,成为我国第二位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在比赛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内,诸宸为本报独家撰家的文章———《通向皇冠之路》在读者中影响了强烈反响。近日,诸宸历经52天亲笔撰写了《落棋无悔》一书,该书文笔优美、情感细腻,显示了曾在清华大学中文系就读四年的诸宸的深厚文字功底。本报从本期开始连载。 文/诸宸第一篇豆蔻年华 步入棋途 我的童年五彩缤纷,虽然有过幼小 得病的苦楚,但后来尝到的都是甜美。在许多父母强迫孩子学这学那的时候,我却轻松地观察着周围的世界,为自己的将来规划着、憧憬着。在接触了国际象棋之后,我的生活又多了一种色彩。 一天表姐林烨捧着造型奇特、小小巧巧的“木雕”回来,我从来没有见过。表姐告诉我,这叫国际象棋。我能认出的只有戴着皇冠的皇帝和皇后,以及鬃毛整齐的马,但这就足以让我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刻也舍不得离开那些美丽的棋子。 “妈妈我也要下国际象棋!”我拽着妈妈的衣角,用装满童话的大眼睛望着她,第一次向她提出了要求。那时,我7岁。母亲永远不会让自己的心肝宝贝失望,几天后妈妈带着我来到了温州市体委,跟随黄希文老师学棋。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国际象棋后来变成了自己的事业。而世界冠军的梦想,一做就是18年。 初入棋道温州古称“鹿城”,棋风很盛,这里 曾经诞生了“百岁棋王”谢侠逊。姐姐受影响也学了棋,于是我们一家开始忙碌起来,爸爸妈妈成了风里雨里接送的“车夫”,在大学就学会下国际象棋的爸爸是个棋迷,这时便成了我的特等“磨刀石”。每天,当我作业完成后,爸爸总要陪我下一盘棋,雷打不动。那时我们这四口之家,只拥有8平方米的小窝。家里的大床就成了爸爸和我厮杀的唯一战场。眼看自己的女儿成为棋迷,爸爸非但不反对,似乎还很支持。妈妈也认为,学学下棋,小孩会更加聪明。 渐渐地,我越来越喜欢国际象棋。80年代知道国际象棋的人寥寥无几,国际象棋的书籍、棋刊更是稀少罕见。一个偶然的机会,妈妈获悉温州图书馆有一本《国际象棋开局原理》,就千方百计托熟人搞到图书证,拿到书后爸爸妈妈如获至宝,常常轮流抄写到深夜。当他们好不容易抄完这本书时,借书的期限也超过了,妈妈不仅被罚款,借书证也被没收了。对爸爸妈妈这两个知识分子来说,失去借其它书籍的机会是心痛的,但每当他们拿着《国际象棋开局原理》手抄本给我念谱摆棋时,他们的心里又充满了暖暖的满足。 小鸟振翅 1987年,全国少年锦标赛在天津举行,浙江省的名额给了近水楼台的杭州棋手。闻得此讯,黄希文老师心急如焚,专程往杭州跑,为我争取到一个机会。黄希文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全国少年赛我获得亚军。 1988年春,我获得去罗马尼亚参加世界“儿童与和平”国际象棋少年锦标赛的资格。但是钱呢?当时国家体委经费紧张,此类的少年儿童比赛只能列在非计划类项目,这意味着钱得自己解决。于是,全国第一次由企业家带队出国参赛就这样诞生了。 冯炳荣老师是温州国际象棋界的老前辈,曾获全国第六名,还当过浙江省队的教练,后来成了温州五星羊毛衫厂的厂长。听闻此讯,出于对国际象棋的旧爱,出于企业家的魄力,更出于对下一代的关心,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数万元钱,资助我和另一位14岁的温州籍棋手诸春晖同去比赛。 在我出发时,上海一家晚报登载:这次出去比赛创造了三个第一———我国第一次派儿童出国参加国际象棋比赛,第一次由企业家带队,第一次由企业家出资。后来我拿了冠军回来,那家晚报称我们又创了一个第一,那是中国第一个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首度折桂 1988年8月6日,我以9胜1和1负积9.5分的成绩获得了12岁组的世界冠军。 闭幕式的时候,看见一个女孩站在男孩子中间,也拿了世界冠军,但她的奖品不是一个洋娃娃,而是比她还高的棕色大狗熊。我心想都是拿冠军,她的奖品怎么比我的大那么多?看着大家都鼓掌,自己也就跟着鼓掌,想着自己的冠军忘了奖品的大小。等到半年后“波尔加姐妹”开始出名后才明白过来,原来那个女孩是小波尔加,她和我同岁,那次比赛我打女子12岁组,而她打的是男子12岁组,于是就暗暗想,她就是我今后的对手。 罗马尼亚的赛场里给小运动员供应美味冰淇淋,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好吃的冰淇淋,后来去了那么多国家,跑了那么多地方,品尝过那么多各种品牌的冰淇淋,但再也没有尝到这么好的味道。以后曾和国家集训队的总教练刘文哲老师闲聊到这个话题:“为什么小时候很多东西都美味无比,可长大以后就不再是那个味道了?”刘文哲老师说:“是啊,都是这样,或许小时候对很多东西都有新鲜感,长大了,接触多了也就变味了。”(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