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当郎效农、苏小春等三名中超官员踏上离沈的飞机时,张曙光、黄祖钢等辽足高层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几经周折辽足终于在最后时刻跨过了中超验收这道门槛。如释重负的张曙光对记者说:“这意味着辽足进军中超基本上没有障碍了,尽管还会有一次规模相对比较大的检查,但这次检查就已经决定了辽足的命运。”
俱乐部出奇终制胜
最近半个月,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即便如此,黄祖钢看到记者的时候还说:“时间真是不够用啊,现在我们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才好。”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辽足一直都是中超落选的大热门,在某种角度上说这种印象反而帮助了辽足。张曙光对记者说:“过去辽足的负面新闻比较多,但这次迎接足协检查我们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郎效农他们也承认,辽足的情况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辽足的确是费了一番苦心,他们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检查室,把中超需要的所有文件、资料都制作成图表,然后挂在墙上,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黄祖钢不无自豪地说:“我把当作战参谋那点本事全用上了,事实上效果也的确不错,郎效农他们很满意。”
俱乐部还把中超检查所需要的31份文件装订成册,这种做法在国内俱乐部中是一个创举。郎效农离开的时候特意带走了两份,据说是要把这个经验向其他俱乐部推广。
这次检查的重点就是俱乐部的财务状况,来沈检查的三个人里面有两个人来自足协财务部。因此,辽足十分明智地赶在检查之前解决了自己的注册资金问题,尽管现在新扩股的3000万资金还没有打到俱乐部的账上,但检查组已经认可了辽足董事会形成的决议。张曙光送走郎效农之后,不无感慨地说:“财务才是这次检查的关键,幸好辽足提前做好了工作,否则就很难说了。”
在俱乐部盘桓了两个半小时之后,郎效农表示:“辽足的做法很新颖,准备也很充分,他们的材料也基本没有问题。”
设施检查险过剃头
果然,此前一直被广泛关注的万林基地成为中超检查组的考察重点。问题也出在这里,要不是俱乐部方面提前跟郎效农打过招呼,这很有可能羁绊住辽足进军中超的脚步。
一走进万林基地,郎效农就注意到有两块光秃秃的草皮。不过,经过一番研究,他们还是承认:尽管条件比较差,但这两块场地的确是标准的草皮场。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郎效农说:“这两块草皮的情况不理想,一方面是因为使用过于频繁,另一方面草皮的养护也不到位,这需要俱乐部做出改变。”不过,郎效农也对辽足的情况表示了理解:“这么多球队要训练,怎么能不使用场地呢?辽足应该尽早设法解决这个矛盾。”
张曙光当即就向郎效农表态:“这两块草皮明年开春就会进行翻修,俱乐部也会聘请专人负责草皮的养护。另外,俱乐部新建的两个土场已经动工,这将缓解草皮负担过重的问题。”
不仅仅是草皮的问题引起了检查组的注意,辽足和万林基地之间的合作也险些招惹麻烦。足协早就已经表态认可辽足这种合作经营的模式,但是需要拿出辽足控股的公证材料。辽足非常重视这一点,几乎每一份合同都进行了公证,但偏偏就少了控股权的公证。张曙光说:“这是我们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其实只要有证明辽足控股51%就可以了,别的公证都没有必要,我们把这个材料补给足协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