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运会足球队的主教练金志扬接受采访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学生足球是无心插柳,今后中国足球就要让这片人才成荫。”现在,人们可能还不太理解金志扬的这句话,但五六年后或者十几年后,人们可能会更加直接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因为,大学生足球正在托起中国足球的希望。他们中间或许会诞生第一支大学职业俱乐部队,或许会有一批球员入选国家队,而大学生足球、学校体育一定是中国足球最庞大的人才库。 2000年荷兰的著名家电巨头飞利浦与我国大学生体协携手创办了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至今已经举办三届。在这3年里,从飞利浦大联赛的赛场上陆陆续续走出了不少耀眼人物。如我国的首位硕士生职业球员刘景涛、参加中青队集训的孙磊、李爽,目前入选国家队的王安治,效力陕西国力的周正罡等一批具有学位的职业球员。去年,飞利浦还将大学生联赛的优秀球员送往荷兰埃因霍温,历练学习。大学生联赛打造了中国足坛的一支预备力量,于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决定,让去年大学生联赛的冠军北京理工大学队代表中国队,参加今年8月在韩国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教育部大体协负责人王刚认为,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对飞利浦大联赛的肯定。这说明,足球的人才培养,学校体育也是一条重要渠道。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决定了学生球员具有更高的素质。 大学生足球在人才培养上究竟有多重要呢?金志扬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德国足球有多少个俱乐部呢?据我所知,有1万多个。德国足球有多少家职业俱乐部呢?德甲、德乙,加在一起,就那么20几家。这就是德国足球强大的秘密。他们的人才库建立在这1万多家俱乐部,而不是指望着那20几家职业俱乐部。现在中国足球的人才库在哪儿呢?甲A、甲B这20多家俱乐部的二、三线队伍,再加上一些足球学校,这就是中国足球与德国足球的差距。试想,如果大学、中学、小学,能组成一条龙的学校足球系统,那将形成中国足球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足球人口。从1000万学生中培养足球人才,那将是什么样的规模?” 金志扬认为,学校体育将是中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一支新生力量。他说:“美国体育的主要力量就是高校体育,NBA是一个最成功的例子。中国的学校体育今后也应该得到同样的重视。过去,我们模仿前苏联的举国体制培养体育人才,是我们的国情决定的。现在,学校已经有了足够的师资力量,家庭已经能够负担孩子踢球的费用。随着国力的增强,我们体育人才培养的上层建筑,也应该增加新的渠道。大学培养的足球人才是多元化人才,他们不踢球了,能以自己在学校的所学,为社会贡献,这正是学校体育的优势所在。”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