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吃亏是福;也有人说,什么都能吃,就是不能吃亏。到底是前者在理还是后者有用,每个人心里自有一杆秤。而年轻的安琦,口碑很好的安琦,显然还不太理解前者的含义。 非典前在阿联酋的那个潮湿闷热的下午,一个关于“many”抑或“money”的吐词,使得大连实德年轻的门将安琦成为中国媒体、西亚媒体,乃至亚足联的“知名人物”。当人们开始淡忘这件事时,一则从马来西亚传来的消息让我们不得不旧事重提。有消息称,亚足联纪律委员会将在即将召开的会议上重罚安琦,甚至会影响到大连实德参加下赛季亚超联赛的资格。 中国足球这次又要吃亏了,又被暗算了,这是很多人听到此事后的第一反应。安琦说:“西亚的事情,每一位熟悉亚洲足球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踢不了洲际比赛,我可以踢国内联赛。”不少球迷说,这是因为中国足协在亚足联“没人”。 亚足联素来不是个绝对公正的机构,由西亚人掌权的亚足联不对中国足球给予“照顾”亦不会让人感到奇怪。但不管是郝海东事件、孙继海事件,还是眼下的安琦事件,中国足球所谓的“吃亏”到底吃的是亚足联的亏、裁判的亏还是自己的亏,恐怕才是我们认清此事的关键。如果没有郝海东的“飞痰”,没有孙继海的“头击”,没有安琦的攻击裁判,就不会有重罚,自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吃亏”。 没有人怀疑安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没有人怀疑安琦在那个下午犯下的错误只是偶然的一时冲动,我们也不认为安琦必须为那次的错误遭受重罚。但如果安琦只是把重罚理解为吃亏,理解为暗算,那他这回的亏可真是吃大了。而且这个亏吃的不是别人的,恰恰是自己的。 吃亏是福,并不是说忍一口气就算了,而是要明白为什么吃亏,更要从吃亏中吸取教训,如此吃亏便成了一种福气。在场上与裁判争辩于事无补,这几乎是每位职业球员平静时都很明白的事情,但也是很多球员在冲动时都会犯的错误。在风气不正的国内联赛中,类似的事件更是数不胜数。球员因为不冷静犯错原本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几乎每位球员在因犯错受到处罚后,我们都能够听到俱乐部上上下下的喊冤声,一副“不能吃亏”的架式。在这样的氛围里,“好孩子”安琦的吃亏说、被暗算感便不是没来由的了。 失去理智后的冲动,常常造成长久的憎恨,而长久的憎恨,又常常会使人失去应有的判断力。我们不希望安琦受到重罚,但我们更不希望看到安琦在重罚面前的桀骜不驯。学会了吃亏,其实也就等于学会了在挫折中站起。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