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面孔回味老故事--写在中青队出征世青赛之际 |
|
|
2003年8月12日15:29
东方网-新民晚报
|
|
|
历史,总会有惊人的相似。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昨天,国青队抵达赛地芬兰,准备参加将于8月13日开幕的U-17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在历史又一个轮回面前,球迷们看到了新的脸孔,但是,我们也可能再次回味旧的故事。
中国足球无法忘却,两年前沈祥福手下的“超白金”,当年的杜威,当年的于涛,就像今天的李春郁和毛剑卿。这么多年来,中国足球,就是在这样一拨又一拨“明日之星”的成长中,不断地希望与失望。
谁又知道,芬兰世青赛,会不会成为中国足球一个似曾相识的驿站呢?
又一个“青年教父”?
当中青队出征世青赛的时候,朱广沪率领的深圳队,在上海艰难地击败了申花队。而沈祥福正率领部分国奥球员,在高原集训,备战国奥外围赛。
朱广沪、沈祥福,这两个人,是中国足球的两大“教父”,也是刘春明的榜样。
朱广沪手下,是当初去巴西集训的那帮健力宝少年,李铁、李金羽,至今见了朱广沪,仍毕恭毕敬。在深圳健力宝队,朱广沪掌控五大国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沈祥福手下,是两年前那一帮所谓的“超白金”少年,杜威、于涛,要“拼死”为祥哥卖命。
刘春明还没有“嫡系”,但可以肯定,很快就会有。也许在今年夏天过后,刘春明收获的季节,就将到来。上个月,国青队在上海集训时,与刘春明谈到他的将来。刘春明那天的情绪有些激动,他指着场上奔跑的那一帮少年说:“我的将来,要看他们的将来。”刘春明也承认,本届世青赛,是对他的一大考验。就像沈祥福面对国奥预选赛一样,刘春明希望,世青赛可以让中青队,扬名立万。国青队里,可以再有一个“杜威”,在世青赛上,得到马拉多纳的赞扬。
在国青队去欧洲之前,与刘春明又联络了一次。那次的谈话,提到了“教父”这个话题。那一天,刘春明的情绪很冷静,他连连重复:“千万别这么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带了。谁又知道,将来怎样呢?”
依靠“亚青赛出线”才得以竞聘国青队主帅成功的刘春明,最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所有的成功,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到来。
谁会是“今日之星”?
从“明日之星”,到“今日之星”,需要经历一道关卡。人生道路上,有些事情,是一定要自己去做的。
对国青队这些17岁不到的小伙子来说,即将开始的世青赛,是他们的一次重大转折。李春郁说,自己不会忘记,名字第一次上报纸时的情景。那么,许多年后,本届国青队的许多成员,会不会对自己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赛,念念不忘呢?假如是,那么他们难忘的,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
为备战世青赛,教练组要求这些17岁不到的小球员,多回想自己踢得好的比赛,培养自信心。国青队在上海集训时,不少球员曾提到,青年队的比赛,稳定最重要,“只要有自信心,就能稳定发挥,我们绝对有机会。”
这批少年的口气,比前辈们大多了。
可以说,这批青年球员,比起他们的前辈来说,有着更良好的成长环境。从无到有的第一步,已经由范志毅、杨晨他们走出,从有到优的第二步,李铁、孙继海们正在努力着。当谢晖回国后感慨地说“我们都是铺路石”时,李春郁、毛剑卿们,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
毛剑卿曾想过转会,李春郁曾要求踢甲A。这批年轻球员的想法,也远远比杜威那帮人多。想法多,并非坏事,至少,这就是他们努力在本届世青赛上表现好的一大理由。
拿什么去拼明天?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多少年来,这是中国足球的公式。
过去的国青队,高丰文那批、张志诚那批、包括沈祥福那批,年轻时打起来有声有色,但后来,“超白金”只能变成“糙白金”。
在少年队、青年队的层次上,中国球员,完全能与国外同龄球员相比拼。他们是用自己的体能和拼抢,与对手的技术相抗衡。但随着年龄的成长,技术上的缺陷始终无法得到弥补,于是,沉舟侧畔千帆过。
本届国青队,面临的也是此类问题。即便在芬兰世青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若干年之后,当我们的体能与拼抢,发展到了尽头,技术却始终无法进步时,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呢?毛剑卿是国青队中技术最好的球员之一。但他去费耶诺德试训之后,回来的一大感受就是:“我的技术远没过关。”拿什么去拼明天?这始终是困扰中国足球的一大问题。从这一点出发,国青队在本届世青赛上能否冲入前八,似乎已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我最关心的是,当历史又出现重复的趋势时,我们用什么,去迎接历史的挑战?明天,最重要的,永远是明天。 本报记者晏秋秋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