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历来是中国文人笔下最有浪漫情调的理想结局,譬如扶越灭吴的范蠡,搂着西施,喝着啤酒,杨柳岸晓风残月,那是什么滋味!可惜,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多数人的命运却只能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譬如四度下课的霍顿。相似之处仅仅在于,功成之后的范蠡也是拒绝了“总教练”的封号,悄然离去的。 如果用鲁迅的诗句来形容,范蠡当属“漏船载酒泛中流”,那么霍顿正是“破帽遮颜过闹市”。在中国足坛侵淫了五年半,干过从国家队、国奥队到甲A、甲B四级主教练的唯一洋帅霍顿,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直到此刻终于有了寄情光水的空闲时间。毫无疑问,在留下无数范大夫传说的杭州城下西子湖畔,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跟随霍师傅的传说。人们有理由奇怪:为什么受到所有带过球员认可与欢迎的国际足联讲师,在球迷与媒体面前却总是不讨好?为什么米卢那样的江湖郎中带不好队,而霍顿这种著作等身的理论大师也总输球? 霍顿应该知道,当年范蠡可不是随便一走了之的,起码他还给文种的手机上留下了“飞鸟尽,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的短信息。把这段话翻译成霍顿能理解的英语,大意是说,切尔西的古力特既然招来了助理教练维亚利,那么他这个主教练也就到了下课的时候。维亚利当初也是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投奔恩师的,接过教鞭也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在英国足坛,在当年的《太阳报》三版,他们的故事比我们从前的《吴越春秋》还要丰富多彩。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铮铮杀伐之声流传到英国影坛,就变成了一部具有范本意义的战争片《野鹅敢死队》。影片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个严厉而冷酷的军士长,可以将任何“能力不够”的佣兵训练成艺高胆大的杀人机器。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枪林弹雨、你死我活!而霍顿的悲剧恰恰在于,他的战术要求因为队员“能力不够”而屡遭非议,他们面临的是得过且过、好死不如赖活!英国绅士遭遇中国球员,从他上任的第一天,失败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而五年来四易其位的霍顿至今执迷不悟! 执着也是一种错!如果我们看不懂霍顿,还是不妨看看范蠡西施与伍子胥文种的结局差异,看看夫差与勾践的殊途同归,就不得不想起马克思的名言: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相似的一幕。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