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拉格轻轻地托着球,那样子,仿佛眼前的这只乒乓球,有千斤之重。
转自搜狐
他的动作定格,全场寂静……
转自搜狐
钢丝般的神经
转自搜狐
能够拿到决赛赛点,施拉格不容易。
转自搜狐
在王励勤的嘴里,施拉格具有“钢丝般的神经”,跑不死。前天,10比6领先的局势,最终被施拉格扳了回去,这让王励勤十分“胸闷”。
转自搜狐
昨天上午,施拉格面对孔令辉。第3局在3比7落后的局面下,他顽强地一分一分往回扳。赛后,孔令辉对这一局印象深刻:“输就输在这一局,没想到施拉格劲道这么大。”
转自搜狐
连续淘汰了两名中国超一流选手,在欧洲观众的眼中,施拉格是英雄。昨天中午,施拉格被要求展望男单决赛,他说:“我将为欧洲而战。”
转自搜狐
施拉格将动作定格,他对这个发球的重视程度,让人吃惊。
转自搜狐
那一瞬间,施拉格甚至给人一种“不想发了”的感觉。赛后他说:“我提醒自己,你也许只有这么一个机会了。”
转自搜狐
削球手不放弃
转自搜狐
球桌对面,韩国的朱世赫,正严阵以待。
转自搜狐
他反手削,正手攻,在李富荣的嘴里,这名选手“非常有特点”。
转自搜狐
朱世赫的特点,在于果断,在于坚韧。他淘汰马琳,凭借的,就是这两样武器。
转自搜狐
别的技术,朱世赫都一般,但是,凭借登峰造极的削球和“正手打回头”技术,他站在了施拉格的对面。
转自搜狐
这一份机缘巧合,又有多少人,能够说清楚,道明白?或许,因为其打法的限制,朱世赫,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转自搜狐
球馆内的韩国观众,在大喊口号,依稀又回到了去年的足球世界杯赛场——不到分出胜负,“太极虎”是不会罢休的。
转自搜狐
决赛观赏性强
转自搜狐
自日本的伊藤敏雄之后,世乒赛男单决赛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削球手的身影了。那已经是34年前的事了。看似牛皮糖的削球反攻,如果达到一定境界,却是极富观赏性。
转自搜狐
23岁的朱世赫,世界排名仅61位——如果削球手有世界排名,他应该是第一位。这难道就是削球在乒乓界的地位吗?这个崇拜丁松的韩国小伙子,已经有了“削铁如泥”般的功力,在观众眼里,他要为自己的祖国作战,在圈内人眼里,他是在为削球手作战。
转自搜狐
“谁说球大了,削球手更没有生存空间?”一位教练说,关键是如何削,如何解决削球中进攻的问题。流派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只是境界高低之别。
转自搜狐
让不看乒乓球的人喜欢乒乓球,朱世赫,让这场决赛有了更多的生命力。甚至就连欧洲观众,也希望决赛晚一点结束。
转自搜狐
中国将士心态
转自搜狐
看台上,中国队的成员,正在远远地看着比赛。
转自搜狐
对这场没有中国人参与的决赛,中国球员的心里,都不好受。
转自搜狐
孔令辉沉默了一下午,这时候,他正看着比赛,脑子里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按照技术特点,如果他进入决赛的话,打朱世赫是“一点问题没有”。
转自搜狐
但是,“无孔不入”的孔令辉,却在“水泄不通”的施拉格面前败下阵来。从主角到看客,孔令辉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转自搜狐
何止孔令辉?整支中国男队,都需要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前天,在马琳输给朱世赫之后,蔡振华说:“男单丢了。”或许,老蔡的说法太过悲观,也有些谨慎。但他的观点,在一天之后得到了验证。
转自搜狐
珀西等待疯狂
转自搜狐
为了这一刻,欧洲乒乓球迷已经等了很久了。
转自搜狐
自从1997年瓦尔德内尔世乒赛夺冠后,欧洲选手已有6年“没发声音”了。本届比赛一开始,波尔、老瓦等人相继被淘汰。此时,谁又能想到,那个31岁经常游移于一二流之间的施拉格,能有如此神勇的表现?
转自搜狐
对欧洲观众来看,等待疯狂,这在昨晚不是第一次。
转自搜狐
1分钟前,施拉格也曾拥有一个赛点,结果,他却急躁地一板将球扣入网内。1分钟后,施拉格又迎来了一个赛点,他能把握住吗?
转自搜狐
动感,在珀西球场这一刻,凝固了。
转自搜狐
施拉格发球了,他将球轻轻抛起,一个下旋发向对手的右侧。
转自搜狐
场内,已经开始了隐隐的欢呼。发球的这个男人,将在10秒钟后,成为世乒赛历史上,第一个荣获男单冠军的奥地利选手……
转自搜狐
秋秋(本报巴黎今日电)
转自搜狐
施拉格:喜极而泣?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