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怎么样?不愧是排头兵,三管齐下推动新农科!

原标题:中国农业大学怎么样?不愧是排头兵,三管齐下推动新农科!

数千年来,农业是我国立国基础,农业兴衰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高校作为强农兴农的“国之重器”,在培育“农”的传人、新农科建设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2022年,为指导高校推进新农科建设,教育部连发多个重要文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新农科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坚实的支持。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农业类高校的头部高校,自然是要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率先响应国家对“新农科”建设的布局。具体来看,中国农大主要从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着手“新农科”建设,为大家呈现一个区别于传统印象的农业类高校。

农科专业,一直被大众认为略显土气,与时下最热门的计算机类专业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但其实农科专业也可以很“高大上”。为了转变大众对农科专业的刻板印象,中国农业大学着手“改造”传统农林专业,围绕“新农科”“新工科”“新工科”发展,推出一批新兴专业

2021年,中国农大新增4个本科专业,其中兽医公共卫生、土地科学与技术、社会政策三个专业均为全国首次设置,开创了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先河;2022年,中国农大获批全国首个生物育种科学本科专业,此外,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也为全国首创……

不得不说,作为我国农业教育的起源地,中国农业大学对专业布局的优化和调整还是很有前瞻性的,不仅主动适应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转变,还推进了农科与理工文学科的深度融合,为现代的农科专业注入了更多高大上的科技元素,也有利于大众转变对农科专业的固有印象。

其次,在教学课程上中国农大也进行了探索,将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好的融合。通俗点讲,就是将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精准、精细的揉进日常的教学中。

一方面,中国农业大学打造《大国三农》在线课程,由多名院士、教授担任主讲,在专家的精彩讲解下,让学生切实的体会“三农”领域伟大成就。据了解,《大国三农》在线课程上线一年,浏览量突破400万,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专家趣味网课的热情。

另一方面,中国农业大学将“耕读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每年组织3000余名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一线,在实践中感受现代农业的发展,切实参与“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也亲身感受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现代化中。俗话说“不知全貌,不予置评”,而中国农大所做的就是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农业,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从更真实、生动的体验到现代农业的魅力。

12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农林类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加快构建多类型农林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升农林专业生源质量、进一步完善涉农高校农林业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布局、进一步加大对农林院校的支持力度等。

作为农业大学的排头兵,中国农业大学自建校伊始,源源不断的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大量拔尖人才,因此为了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国农大也是不遗余力的发挥头部高校的作用,紧密的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中国农大已经将生物育种专业纳入“强基计划”招生范围,成立由院士、高层次人才、学者组建的“强基计划百人导师团”,为现代种业领域人才培养和储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梨树模式”“牛精英”“卓越临床兽医”等发展为“精准服务三农”人才培养专项

而且据了解,今年中国农大高考分数最高的考生就选择了农科专业,并进入了“强基计划”,拔高了农科专业的生源质量,再加上雄厚的师资和导师,为培养拔尖农林类人才提供了深厚基础。

此外,中国农大还积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开办本科教育中外合作项目,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大局;推动我国在“一带一路”与南南合作领域的农业教育科技合作,成立“种业菁英班”“乡村振兴农场主菁英班”,形成了大学+企业、农场主+学生、管理+技术、理论+实践、国内+国际、理论+互联网、专职+兼职等七大人才培养特色

其实,无论是从课程安排、专业设置还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展现的不仅是一所高校在新时代下开展教学教育的魄力,更是考验一所学校是否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雄厚的师资团队和深厚的学科实力,支撑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中国农业大学的办学实力显然能够支撑它的探索和创新,甚至在很多方面引领其他农业类高校的发展,担任领头羊角色。所以想报考这所高校的考生,确实不应该这所优质高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