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思维本能:达克效应!

今天继续聊困扰数据分析师的思维本能。今天说一说达克效应。

案例

在生活中,你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人:

  • 他们刚学会一项技能不久,就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厉害。
  • 他们自己打球水平不高,但对职业球员的球技、教练的战术安排等指出各种问题;
  • 他们对各种不同话题似乎都有独到的见解,直到聊到你熟悉的话题……

相反,你也可能遇到另一些人,他们精通于某一领域,却始终清楚自己的不足,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虚心接受,并且认为他们能做到的,很多人也能做到。

简而言之:似乎能力越强的人反而越谦虚,能力不足的人反而会盲目自信。

这不是个例,是普遍现象

概念:达克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通过研究人们在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项技能上的表现,发现那些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逻辑能力最不足的人士却总是高估自己。他们实际得分只有12%,但他们却认为自己至少超过60%。

因此,邓宁和克鲁格总结出“达克效应”,指出了常见的现象:能力较弱的人普遍会对自身的表现有所高估;他们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到其他有能力的人的水平;而且还不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它的极端程度。

通俗点解释,总有一些人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或者低估自己不懂的事情。

之所以会普遍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大部分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自信心,总是倾向于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行又不承认,还觉得别人也不行。

很多事情,真的没我们想得那么简单。

有一次我和一位业务领导汇报经营数据,这位领导来了一句:这里的净利润是什么口径?

当时我第一反应是这算什么问题?我做数据分析也好多年了,从来没遇到这么傻的问题。老实说,如果对方是一个新入职的实习生,我一定会怀疑对方没有基本商业常识。

净利润不就是收入减去成本吗?这还有什么口径差别吗?

但碍于对方的身份,我还是没有嘲讽,老老实实地说用收入减成本。

后来我才知道,我原以为特别清楚的净利润的指标,居然也有好多口径。

有含税的,有不含税的;有计算折旧和摊销的,也有不算折旧和摊销的……

那次我发现我自己也被达克效应影响了,还以为自己有多牛,其实是自己不懂。

如果你不觉得自己曾犯过这样的错误,那你很有可能已经掉入“达克效应”的陷阱里。

自我认知的发展

从盲目自信到谦逊靠谱有一个发展过程,根据达克效应,这个过程有四个发展阶段。

在上面的图片中,横轴表示知识与技能水平,纵轴表示自信程度,期间会经历四种情况:愚昧山峰、自信崩溃区、开悟之坡区、持续平稳高原(有人会止步其中某个阶段)

愚昧山峰

处在这个阶段的人,不知天高地厚,常常认为知识储备很充足,凭借经验可以干一辈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

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在这个阶段,尤其是刚高考完的年轻人,处于人生知识的巅峰,加上年轻人特有的自信,达到自信顶峰。

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其他同事能力不如自己,看不惯领导的管理。如果生活不如意就觉得怀才不遇。实际上他们的能力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

这个阶段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他们谈论的内容多为表象,却把表象当成事物的本质。比如大部分鸡汤都告诉你道理,事后归因讲出一个你爱听的故事。

如果你现在自我感觉良好,千万要小心。

绝望之谷

如果你深入研究某领域,一定会遇到挫折。残酷的现实给我们上了一课,工作产出总是不理想,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技能方面的欠缺,慢慢丧失信心。

有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会反省自己,不断做复盘,纠偏差,很快重新振作起来。

而有的人跌入谷底之后,只会怀疑自己,彻底失去了面对困难、逆流而上的勇气,从此一蹶不振。人生越早醒悟,后期发展越平顺。

这个阶段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

他们开始知道一些思维模型,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认知是错误的。他们认识到事物发展层次,以及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知道了表象不是本质。

这个层次典型的现象是偶然瞥到了一眼“高山”,自信心被严重打击,开始慢慢有敬畏心,开始觉得自己很渺小,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狂妄。

原来自己跟别人相谈甚欢,以为彼此知音,才知是被人家“向下兼容”。

开悟之坡

如果在绝望之谷振作起来,不断学习和总结,就能重建自信。

这个阶段的人最愿意接受新兴事物,渴望与他人交流互动,并积极向他人取经,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在成长中感悟幸福,在收获中慢慢明晰自己的人生规划!

这个阶段的人,知道自己知道。

他们不仅仅了解新的知识,并且开始运用这些知识。实践让他们了解原来事物底层是这样的运作规律,规律之间是相通的。

这时候你可以自信但不盲目的判断:这件事我知道他为什么这样。你可以自信、有逻辑、有条理地把这件事前因后果深入浅出的讲明白,让人信服。

我见过很多高手都在这个阶段。

我在偏传统的公司也待过,传统的管理思想是不会在下属面前展现自己的弱点的。这样的领导我认为并

我旁听过一些级别较高的会议,在遇到一些不清楚的概念时,高手们都会停下来问:刚才说的XXX是什么意思,我没有听懂。

高级别的人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无知,我非常佩服。

我在偏传统的公司也待过,传统公司的管理思想是不会在下属面前展现自己的弱点的。这一点我觉得实在是得不偿失。保住了所谓上位者的面子,可长期的相处究竟水平如何大家都是清楚的。

还不如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对于自己不知道的,勇于提问,把不知道的也变成知道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平稳高原

当我们到达了这个阶段,回头看到爬了很长很陡的坡,每一步都是自己一脚一脚,踏踏实实走出来的。终于,在某个领域有了一定的成就。这时的人们往往知识技能和自信程度都很高。

这个阶段的人,不知道自己知道。

这个境界很高, 大智若愚,圣人隐于市。以我的阅历还不知道平稳高原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

我猜测这个境界的人已经是哲学家的思维,懂得很多,但仍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

太过玄妙,不敢妄加评论,欢迎交流。

小结

此时的你处于哪个阶段?

祝我们都能早日走下愚昧山峰,持续进步,经过在开悟之坡的不懈努力,最终登上平稳高原。

-END-

如果想要系统学习却不知道如何开始,强烈推荐你了解这门数据分析系统提升课程--《数据分析 · 就业班》,多位大厂数据分析高管结合10多年的数据分析经验,联手互联网一线企业HRBP求职辅导,相信能给你带来不小的启发。

课程大纲:(上下滑动查看)

数据分析就业班

(上下滑动查看)

想了解老师课程排期/更多课程详情服务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