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常昊这个名字,相信棋坛的人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著名围棋九段棋手,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曾多次在各个国际赛事上为国家争光。而更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婚姻情况,当年,他不顾老师“棋圣”聂卫平的反对,执意和同为棋手的张璇步入婚姻的殿堂,在棋坛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因为张璇当时已经年过三十,比常昊大了整整8岁。两个人的这段奇妙的缘分要从围棋说起。
1986年12月,国家少年队的教练把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孩带到了所有学员的面前,向他们介绍起这个年纪轻轻但已经在围棋界打响名声的棋手,她就是已经十八岁的张璇。
那时候的张璇在国手挑战赛中排行第7名,并且已经取得了“海峡杯”的女子冠军,俨然是未来中国棋坛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年仅十岁的常昊在所有学员中被教练选中,作为对手和张璇展开了一场较量,令所有人吃惊的是,这局棋的结果竟然是和棋!
张璇心里也非常吃惊讶异,她在开局的时候还因为对方只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而心情松快,但很快她就发现了常昊不仅棋风凌厉,在棋盘上步步紧逼,给自己带来非常强烈的压迫感,还不会和其他少年棋童一样急功近利,每一手棋都十分稳健。
她忍不住屏息凝神,更加慎重地选择下一步棋的落点,才总算达成了和棋的结局。
张璇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曾经笑着感叹,说自己凭着那局棋就感受到了常昊过人的天分,他虽然年纪还小,但是个可造之材。而这一战也同样让常昊印象深刻。
张璇的棋风不同于常昊,如果说常昊是功底扎实、稳中带利的学院派,那么张璇简直就是“野路子”,她从福建出道,做什么都无拘无束,下起棋来每一步都天马行空,使人捉摸不透,常常能以惊人的一招搅乱对手的布局。
从那以后,两个人常常在一起切磋,探讨对棋局的见解,相互影响,相互进步。如果用武侠小说来比喻,常昊和张璇就像在古墓里修炼的小龙女和杨过。那时候,两个人的关系虽然亲密,但还没有到产生男女感情的地步,他们是对手,也是朋友,更是知己。
1991年,23岁的张璇决定告别故国,独身前往日本下棋,常昊心里非常舍不得,那时候的他已经到了感情萌动的青春期,他发现自己无法离开张璇,于是在一次谈话中无意中表现出了自己这种超越姐弟的情感,张璇当然是非常吃惊的,同时,她又觉得有些好笑。
因为常昊实在太年轻了,这样一个小男孩的感情有很大概率只是源于情绪上的冲动,时间一长就消磨干净了,于是张璇婉拒了常昊这份堪称荒唐的感情。
常昊什么也没说,在张璇将要乘坐飞机的前一天,他一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晃荡,无意中看见了一个非常精美的景德镇出产的围棋罐子,考虑很久后,常昊花钱把它买了下来,连同自己被封存的心意一起送给了张璇。
张璇带着这份礼物离开了中国,也离开了他的身边,一走就是四年。
常昊的棋艺在这四年时间里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第八届“十强战”的第五名、第六届棋王赛四强、全国个人赛冠军这些荣誉都加诸在他身上,凡是接触围棋过赛事的人,都听说过常昊这两个名字。
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常昊会成为中国新一代棋手的领军人物,带领中国围棋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张璇正式回国前,恰好常昊被选中参加了第十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而他肩负的任务就是作为中国棋手的代表之一,挑战当时的围棋王国日本。常昊抵达日本后,趁着休息时间尝试联系已经4年没有见面的张璇,但当时又不是和现在一样,一个电话就让两个人顺利交流,所以一直到比赛前,常昊都没能见到张璇一面。
但有句老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
失望的常昊在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尽力以最好状态迎接和日本选手的对局,但能够参加这种赛事的日本棋手的棋艺当然不可能弱,常昊因为局面的僵持而有些心神不宁,逐渐落于下风。
在场的观众和其他棋手都忍不住为常昊捏了把汗,就在这时候,观众席上一个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常昊要沉着!”
原来,一直没能联系上的张璇这时候正坐在观众席上,看着他的比赛!
常昊心头一震,好像体内一下子涌现出了无穷的力量。在这种关键的大赛上,除了选手实力外,选手的个人状态、选手对场地的熟悉、甚至是对比赛用具的熟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比赛的结果。举个例子,在刚结束不久的东京夏季奥运会前,被网友们笑称为“无敌是多么寂寞”的国乒选手提前训练,就是为了尽快熟悉日本的赛场,方便自己在比赛上可以尽快进入状态。
有了张璇支持的常昊对每一步棋的思考都几乎做到极致,最终他以较大的优势战胜了眼前这名日本棋手,接下来的比赛中,他更是凭借自己绝对强硬的势力横扫日本高手,连胜了日方的小林觉“棋圣”和林海峰“小棋圣”,完成了五连胜,使棋坛震动,为国家争光。
比赛一结束,常昊就立刻找到了张璇,两人好像又回到了四年前一起下棋的那段时光。这时候的常昊已经脱去了从前的青涩稚嫩,成为了一个器宇轩昂的青年,张璇半开玩笑地说:“刚好,我这次回国要带的东西太多,需要抓壮丁,你和俞斌(另一位中国棋手)都得帮我的忙啊!”
常昊当然不可能拒绝,他负责携带的是一台CD机,这东西可不轻,但常昊像个不知苦累的愣头青,一路上都背着这个重东西,生怕磕坏了。等把CD机成功带到北京的时候,常昊的肩膀上已经勒出了几条红痕。
没过多久,张璇也回到国内。她因为不算国家队的正式棋手,和住寝室的常昊不同,只能暂时租了一间小房子。常昊在这段时间里经常邀请张璇和其他队友来自己寝室里下棋切磋,但渐渐地,一起下棋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了张璇和常昊两个人。
熟悉他们的人几乎都能够看出来,两个人是坠入爱河了。但按照普罗大众的观点来看,女方和一个小自己八岁的男人结婚,是要被说闲话的,更何况张璇作为更年长的那一个人,需要考虑的东西也更多,于是他们很有默契地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而是像知心朋友一样相处。
1996年4月的名人赛上,常昊和张璇再一次以对手的身份坐在棋盘两边,那时候常昊的棋艺高于张璇是所有人的共识,而常昊也在取得了阶段性优势时放松了自己的防备。
但没想到,面对四子被征吃的艰难局面,张璇反而豁出去了,她没有慌张,也没有感受到压力,而是纯粹地将身心投入到眼前的这一局棋中,最终以弱胜强,完成了翻盘。
棋友们笑着调侃常昊的失利:“常昊是不是迷上张璇了!”
这种劣势局翻盘是非常少见的,常昊惊讶地认输并被淘汰出局,这次失利加重了他的求胜心,也让张璇进一步走进了他的心里,后来的南京升段赛上,常昊再遇张璇,以绝对的胜利回敬名人赛中的败局。
如果两个人继续这么含糊下去,他们之间的爱情之花恐怕要在还来不及绽放的时候就枯萎,但生活上突然发生的事情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常昊和张璇坦白自己的心意。
1996年年底,常昊在一次与日本大国手小林光一的友谊赛中输了。即使是友谊赛,赛场上的残酷的胜负照样会牵动着选手的心情。作为一名可以被称为天才的棋手,所有人都对常昊给予厚望,这些压力是常昊更进一步的动力,也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常昊又是那种内敛的性格,如果胜利,他会笑着和所有人一起庆祝,一旦失败,他就只会独自吞咽这颗苦涩的果实。
输棋之后的常昊整个人都快崩溃了,他回到家后就倒在床上一动也不动,后来是张璇放不下心,才走进来。她没有说安慰的话,只是帮常昊脱了西服挂起来,又拿热水毛巾过来替他擦脸。
他们都安静地不出声,常昊因为张璇体贴入微的照顾而心动,于是慢慢睁开双眼,两个人的视线撞到一起。张璇并不是不懂爱情的小姑娘,她可以看懂常昊这个眼神里的爱意,于是紧张地端起水盆准备出门,但常昊握住了她的手,对她告白了。
张璇似乎被吓傻了,好半天才慌张地说:“这不可能,我比你大这么多,我只把你当弟弟看待!”常昊却坚定地用小林光一比他老婆小了足足13岁这件事情反驳,他很少有这种情绪高昂的时候,大声说:“他们也都是棋手,结婚以后两个人恩恩爱爱,我们都看到了。”
这种现实的例子让张璇没有办法反驳,她放弃了原来那种像鸵鸟一样逃避的想法,开始重新思考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1997年1月,天元赛在北京举行,拥有中日围棋擂台赛11连胜这一辉煌战绩的常昊缺的就是一个头衔战冠军证明自己的实力,巧合的是,他在挑战权的决战遇见的又是张璇。
常昊只要赢下这局棋,就可以得到挑战权挑战马晓春九段,如果胜过马晓春,他就会拥有天元的头衔,这是所有棋手梦寐以求的殊荣,张璇当然也寸步不让。
一开始,两个的棋还能算平分秋色,但张璇因为一个败着,全盘皆输。她在战后有些不服气:“你那手太黑了,本来我是有赢的机会的!”常昊嘴上不落下风,反驳道:“你拿了挑战权也没什么用啊,到马晓春那也是白送的,还不如让我去。”
他们看似在为了一局棋的输赢争执,但更像是情侣间的打情骂俏,这局棋之后,常昊在上海以3:1的比分击败了马晓春九段,成功获得了天元的头衔。
当时,其他棋手对于常昊和张璇开始谈恋爱的事情大都心知肚明。他们两个人有下完棋后出去散步的习惯,那天刚好被一个少年棋手撞到两个人非常亲密地拥抱在了一起,当晚就传得所有人都知道了,等到常昊张璇回来,在场的人都发出了善意的哄笑声。
而爱情就像一剂催化剂,给予两个人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共同磨练,棋艺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1998年,张璇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女子冠军头衔。
但事业的腾飞并不能让亲戚朋友支持他们的爱情,常昊的恩师聂卫平就坦诚地和他讲述过两个人结婚后会遇到的问题,表明了自己的反对态度,希望徒弟可以慎重考虑。而两边的父母在知道这件事情后也不是很看好两个人之间的未来。
8岁的差距足够让两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都产生无法连接的隔阂,说得夸张一些,他俩已经差辈分了,一起生活时产生的矛盾要比同辈人多很多。常昊的母亲周樾园问:“喜欢你的姑娘也不少,你怎么偏偏喜欢上了张璇呢?”常昊沉默了一下,坚定地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我们挺能谈得来。”
过了一段时间,两个人又就张璇的问题开始了一场谈话。周樾园问:“张璇比你大了八岁,你不觉得不合适吗?”常昊却满不在乎地说:“我没觉得她大了我多少,再说了,小林光一还比妻子小林礼子小了十几岁呢。”
周樾园明白,自己的儿子这辈子是非张璇不可了。
至于张璇,她年纪大,又是女人,婚姻对一个女人来说好像第二次投胎,一旦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就可能后悔终生。虽然现在的人们思想已经开放很多,但那个时候年纪大的女人要是经历一次失败的婚姻,第二次想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丈夫是比较困难的。
张璇叹了口气,撂下了一句话:“谁知道以后怎么样呢,边走边看吧!”
1998年10月,常昊打电话给张璇,说有个礼物送给她。张璇一看,原来是一辆牌照号为“CZM-212”的丰田加美车,她反应没那么快,没弄懂这里面的意思,常昊只好向她解释:“C和Z是我们名字的缩写,212是我打算和你结婚的日子,我们明年的2月12日结婚吧。”
1999年,张璇和常昊突破了重重阻力,最终走到了一起。听说了这件事的围棋棋手们都献上了自己的祝福,而经常被常昊拿来作为“男小女大婚姻范例”的小林光一还向人开玩笑,说常昊夫妻是抄袭了自己的婚姻。
他们的婚礼并没有大操大办,而只是在家里小范围地庆贺了一番,只是因为中国有对婚姻仪式的看重,常昊的家人希望他们年底再按照老家的风俗补办一场婚礼。
常昊在采访中这么形容过自己和张璇的爱情:“我们的恋爱是属于日久生情的模式,围棋就是我们的‘红娘’,我会把结婚作为我的围棋生涯的新起点,在今后取得更好的成绩,来报答围棋这位‘红娘’。”
婚后的张璇在性格上明显发生了变化。身为以获得胜利为终极目标的围棋棋手,她和常昊本来都是性格要强的那一类,当时身边人都担心两个人会因为生活上一点磕磕绊绊大打出手,但婚姻和爱情让张璇逐渐柔软,她对于胜负看淡了许多,成为了享受过程而不是只争结局的那一类人。
一年后,常昊和张璇的女儿小悦旻出生了,负责接生的医生抱着那个小小软软的婴儿给紧张的常昊看,说:“看,孩子特别像你。”那时候的女儿还没有长开,五官都皱在一起,常昊傻乎乎地盯了半天,企图一个个找出这个小婴儿长得像自己的地方。
做了父亲的常昊对小悦旻这个掌上明珠可以说宠到了骨子里。平时有空的时候,常昊就会陪小悦旻玩一会,给她念故事书或者故意用孩子天真的说话方式和她说话。
而作为一名棋手,出国比赛是常有的事,这也意味着常昊将有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自己的宝贝女儿。常悦旻就像牵着他的心一样,身在异国他乡的常昊每天晚上都会给家里打一个电话,他和张璇说话的时候,常悦旻就会坐在妈妈身边笑嘻嘻地听,时不时插上一句嘴,除了“回来买糖”,最常出现她口中的要求就是“赢棋”。
常昊回忆这段时光,笑着感慨,自从把常悦旻接到身边,自己这个父亲就在比赛中保持着很高的胜率,其中一部分功劳也可以分给时时刻刻督促自己“赢棋”的女儿。
但常悦旻对常昊严格,常昊夫妻俩对她却是实行“快乐教育”。
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周围很多人都向他们推荐条件更加优越的私立学校,两个人身为棋坛的知名人物,生活条件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是支撑私立幼儿园的学费还是绰绰有余的。但常昊夫妻俩在商量很久后,还是决定不要让孩子从小有太多优越感,所以选择了一家条件比较好的普通公办幼儿园。
“我们只是普通人。”常昊坦然地这么说,别人问他会不会让女儿继承自己和妻子的衣钵,继续下棋,他想了想后回答:“我肯定是会教她下棋的,但是她以后做不做职业棋手还是要看她自己怎么选择。”
常悦旻也的确没有像父母一样成为一名职业棋手,但她的学业成绩相当出色,后来出国深造,在另一个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
2017年12月29日,常昊在中国围棋协会换届会议上被推选为副主席,参赛的频率逐渐降低,他将主要精力用在为中国培养下一代优秀棋手上。至于张璇也早就为了操持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逐渐退居幕后。
现在常昊和张璇已经结婚二十多年了,张璇的年纪已经过了五十,但夫妻间的情意依旧不比新婚时少,祝愿两位棋手长长久久,也祝愿中国的围棋事业未来越来越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