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买块墓地,风风光光地入土为安,似乎是每个人生命的最终归宿。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却对买墓地这件事打起了退堂鼓。
这背后的原因,细细想来,真的挺让人扎心的。
一、使用权仅短短20年,性价比太低
一提到墓地,很多人都觉得那是自己百年之后永远的“家”,可现实却很残酷。现在大部分墓地的使用权只有短短20年。
花了一大笔钱买了块墓地,本想着能长眠于此,结果20年后,后续的管理费、续租问题就接踵而至。
就拿隔壁小区的张大爷来说,他前几年给老伴买了块墓地,花了好几万。
本以为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可最近却接到通知,墓地的20年使用期限快到了,要是想继续使用,得交一大笔管理费,而且续租政策还不明朗。
张大爷心里犯起了嘀咕,这20年一到,要是政策有变动,自己的钱岂不是打了水漂?而且,这20年的时间,对于漫长的岁月来说,真的太短了。
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钱,就这么花出去,最后还不一定能有个安稳的归宿,怎么算都觉得不划算。
对很多老人来说,这性价比实在太低,还不如把这笔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二、葬送方式多元化,选择更加丰富
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现在的葬送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不再只有传统的土葬和买墓地这一种选择。
像海葬,就受到了不少老人的青睐。把骨灰撒入大海,让自己的灵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既环保又浪漫。我的一位远房亲戚李奶奶,就选择了海葬。
她生前就特别喜欢大海,觉得大海辽阔无边,充满了生命力。在她看来,与其把钱花在一块小小的墓地上,不如让自己回归大海。
而且,海葬的费用相对较低,也不会占用土地资源。
除了海葬,树葬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把骨灰埋在树下,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看着树木茁壮成长,仿佛自己也获得了新生。
还有些地方推出了草坪葬等新型葬送方式,这些都给老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相比之下,传统的墓地就显得有些局限了。
既然有这么多新颖又有意义的方式,老人们自然会重新考虑自己的身后事。
三、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一切从简
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子女。在他们看来,买墓地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给子女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我认识的王爷爷,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生活压力不小。王爷爷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再给孩子们添乱。
买块墓地,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这笔钱对子女来说不是小数目。他更希望子女能把钱花在自己的生活和发展上,而不是用在自己的身后事上。
所以,他早早地就跟子女说好了,自己去世后,一切从简,不买墓地,也不搞那些繁琐的丧葬仪式。
很多老人都和王爷爷一样,他们疼爱子女,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身后事让子女背负债务或者承受经济压力,所以宁愿放弃买墓地。
越来越多老人不买墓地,背后是对现实的无奈,是观念的转变,也是对子女深深的爱。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都是他们对生命最后的诠释和对生活的态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