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卷春节档,扎堆厮杀

关注我,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 !

今年春节档,可以说是史上最卷的一次。

《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唐探1900》《蛟龙行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六部电影中,五部是续作,一部改编自国民度很高的经典武侠IP。

从前作的表现看,这些电影每部都不弱,每部后面都站着行业内最主流的出品公司、发行公司,都有顶级的宣发资源投入。

因此,今年春节档一方面可以给出高期望,一堆热门强片把更多观众拉进影院,共同抬升大盘票房。

另一方面,在市场只能容下三四部电影超预期大卖的情况下,竞争会变得异常激烈。

小编|璞羽

隶属|我爱学习俱乐部编辑部

在经历了2024年的票房寒冬后,蛇年春节档重新热闹起来。

预售阶段,六部IP大片便已展开激烈角逐,不断刷新中国影史上多项票房纪录。

春节档正式开始前一天,预售总票房突破10亿,《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以3亿的预售成绩一举闯入中国影史预售票房前五名。

1月29日,六强争霸彻底拉开帷幕,热切等待观众的“投票”。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在预售期间独占鳌头,但其上映首日的票房表现却略显乏力,从预售第一跌至第四位。相比之下,《哪吒之魔童闹海》则凭借强劲势头跃居票房榜首,单日实时票房高达6.45亿。

春节档首日开播24小时,六部电影累计票房近24亿,比去年同期票房高出10亿。据预测,今年春节档有望刷新历史同期票房记录,为电影从业者们带来了“最强春节档”的希望,这或许能成为电影行业复苏的一线曙光。

回顾2024年,电影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除春节档外,国庆档、圣诞档等重要档期均表现不佳,导致全年票房降至425亿,比前一年蒸发超100亿,甚至低于十年前的总票房。观影人数也减少2亿,观众正在迅速离场。

春节档票房的攀升趋势,能否让流失的观众重新走进影院?电影行业的寒冬下,这些备受关注的IP作品能否力挽狂澜,扭转电影行业低迷的现状,找回消失的100亿?

-1-

大盘与竞争

先看大盘,去年春节档,在《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四部热片的带动下,春节档八天票房突破了8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春节档,影片整体热度明显更高,观众的观影意愿也更强,猫眼、淘票票两大售票平台的想看人数已经验证了这一结论。

对比看,2024年春节档《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我们一起摇太阳》《红毯先生》六部电影的最终累计想看人数总和是385万。

在淘票票,截止1月16日,2025春节档六部电影的累计想看人数总和突破了330万,已远超2024年春节档六部电影的248万。

除了电影本身的吸引力,今年还有来自相关部门的现金补贴注入影市。

去年12月9日,国家电影局启动“跨年贺岁 喜迎新春——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从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覆盖贺岁档、元旦档、春节档,合计投入不少于6亿元观影消费补贴。

不过,不同的是,今年春节虽然也是八天假期,但是电影都是在1月29日大年初一上映,实际的春节档只有七天,七天的总票房要超过去年的八天的80亿,日均票房得超过11.43亿元,日均增幅14.3%。

对比猫眼平台的想看人数,今年春节档的数据较去年春节档增长预计达到30%上下,淘票票平台的增幅更高,如果想看人数的增长能对应到日票房的增长,今年春节档总票房超过去年,刷新纪录是有可能的。

从近几年春节档的结果来看,不管有几部新片参与竞争,最终表现突出的只有三四部,总有几部被落在后面,成为陪跑。

2025年春节档六部电影虽然每部看起来都很有卖相,但不可能每部票房都会超预期,四强两弱很可能是最终的结局。

从目前猫眼、淘票票两大平台的想看人数综合对比,以孩子+父母观众为主的《熊出没·重启未来》和定档较晚的《蛟龙行动》暂垫后。

在猫眼,累计想看人数最高的是《唐探1900》,截止1月16日累计想看人数超过85万。然后依次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分别为74万、57万、56万。这四部电影基本处在第一梯队,没有拉开太大差距。

《熊出没·重启未来》《蛟龙行动》累计想看人数分别为30万、19万,落在后面。

猫眼是《唐探1900》第三大出品方、第二大发行方。

淘票票母公司阿里影业是《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第四大出品方,淘票票是该片第一发行方。淘票票是《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第五大出品方。

猫眼是《熊出没·重启未来》第四大出品方,淘票票是《熊出没·重启未来》第九大出品方及第五大发行方。

《哪吒之魔童闹海》《蛟龙行动》分别由光线、博纳主控出品、发行,没有猫眼、淘票票的参与。光线是猫眼的控股股东。

从两大平台差距极大的想看数据来看,开局即决战的春节档,不仅有明面上的竞争,背后可能还有粉丝、宣发方、平台之间的暗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数据对单部影片未来票房的精准预测能力。

不过,在观众逐渐趋于理性的情况下,想看人数、热搜、短视频点击量是否能等比例地转化成票房,很难说。

热度高,排片、预售“抢跑”也并不意味着能笑到最后,市场纠偏的速度越来越快,《新喜剧之王》《四海》《无名》都曾是春节档的热片,上映次日就上演了高开低走,《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第二十条》开局表现并不亮眼,最终都上演了逆袭。

没有哪种题材,哪个IP,哪个导演,哪个演员,哪种宣发是绝对有效的,最终能决定一部热门头部电影票房的,还得是口碑。

-2-

排片之战:影院如何押注春节档

从首日票房的变化来看,《射雕》从预售票房第一到正式上映后的第四,这一转变背后与影院的排片策略密切相关。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该片在预售阶段一路领跑,但其排片占比与总场次却在六部电影中垫底。

一般来说,高票房与排片量应该成正比。但从春节档的实际排片情况来看,影院方似乎并未对《射雕》给予足够信任,更倾向于等待上映后的真实票房反馈。

毕竟春节档是国内影院最重要的档期,在电影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影院更要根据口碑优化排片,以最大化春节档收益。

电影上线前会有片方争取排片,甚至与影院签署排片协议,但出于盈利考虑,影院仍要权衡利弊。

今年的春节档中,《射雕》的预售票房领先,除金庸原著与徐克导演等原因,更在于主演庞大的粉丝群体支持。据多家影院反馈,自预售开启以来,有粉丝通过大规模购票,争取影院排片,甚至与影院连线直播,以上座率换取黄金档场次。

演员号召力固然重要,但影院更看重影片的口碑和后续票房增长潜力。上述负责人表示,预售票房并非排片的决定性因素。

即便数据不断攀升,在距离春节档还有5天时,该影院对六部影片的总体排片仅开放了30%-40%。直到除夕当天,才完整放出春节档首日的全部场次。

这种谨慎态度在业内颇具代表性。流量明星主演的电影往往在预售阶段表现亮眼,但这更多反映粉丝行为而非市场真实需求。出于营收考虑,影院倾向于将更多排片分配给实际卖座的影片,并根据口碑在初二、初三后调整排片策略。

春节档开播前,该影院放出了70%-80%的排片,从春节档首日的实际排片看,给到《哪吒》的排片最多高达17场,《封神》和《射雕》次之,《唐探》最少仅7场。

影院如此重视口碑与实际票房,是因为吃过预售票房的亏。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由梁朝伟、王一博出演的悬疑谍战片《无名》,预售票房排名第一,但上映后口碑一般,票房增长乏力,甚至首日的票房占比与排片占比产生倒挂,在同期春节档电影中票房不如《熊出没》。

如今,春节档IP大战已经开始,电影行业的春节档流传着“三天定生死”的说法,不少人认为春节档前三天就能定出票房走势。

截至1月29日15点,《哪吒》的新增排片场次仍在增加,《射雕》场次有所减少,可见场次仍在根据数据进行调整。这也意味着,投票权仍然在观众手中。

此外,今年春节档的意义,远不止于几部影片间的竞争。在整个电影行业经历寒冬的背景下,这个春节档承载着太多期待——它不仅关乎各大影院的生存,更可能决定2025年电影市场的走向。

-3-

2025春节档,行业重要一战

2025年春节档可以说是类型最为丰富、影片阵容最为豪华的一届,19.9低价票补的诱惑叠加春节超长假期,相信会吸引不少观众走进影院。如前文所说,这也是中国电影行业的“重要一战”。

2024年全年票房不及预期,总票房和观影人数双下滑,使得不少从业者在不同场合呼吁“中国电影到了不破不立的存亡关头”,例如,陈思诚曾提出,中国电影有一条票房红线,如果年产票房达不到480亿,可能有70%的影院要关门。2024年票房425亿,足以给全行业都敲响警钟。

灯塔研究院在2025年1月1日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显示,2024年有近六成观众全年只进过一次电影院,而且年轻观众的流失远比想象中更严重:25-29岁观众占比保持27%,相对稳定,但2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降至21%。

年轻观众的流失,意味着行业增长乏力。要知道此前中国电影腾飞的十年就与85后及90后的进场有关,但从2019年至今,新鲜血液不足,不仅会影响当下市场,甚至未来十年的电影市场都会受到影响。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这个春节档各大片方都拿出了压箱底的绝活儿,好片子与大规模票补双管齐下,试图进一步吸引年轻观众入场。

其实从过去今年的春节档票房情况来看,2025年春节档总体票房表现几乎没有失手的可能。但就像去年春节档拿下80亿、后续档期乏力导致票房下滑一样,春节档固然重要,摆脱对热门档期的依赖更重要。

《年度盘点报告》显示,去年有249亿元的票房在春节档、暑期档和国庆档三大档期中产生。热门电影对热门档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反之,自觉没什么竞争力的影片跑去非热门档期避开锋芒。这种扎堆大档期的行为,其实并不利于观众观影习惯的培养。

“以前每个月都会去看电影,因为每个月都有我想看的,现在好片子全扎堆在那几个档期,渐渐的我平时也就不去电影院了。”一位观众说。

站在商业层面,片方扎堆选择热门档期可以理解,因为电影制作周期长、投入大,影视公司需要选择有把握的档期以保证收益。特别是2024年前三季度,中影、博纳等11家影企归母净利同比下滑幅度均超过50%,抢占春节档在情理之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
安全提示
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在点击“发送语音验证码”后,您将会收到一条来自950开头号码的语音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暂不发送发送语音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