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车宇世界

车宇世界

车宇世界,有一说一,只做最真实的车评。解决用车、购车疑问,维权投诉事宜,就来车宇世界 。

ta的内容6360
大图模式
评论
点赞
分享
放大字

小米SU7 Ultra泉州事故:车辆虽好,但别把公共道路当私人试车场!

2025-03-25 10:00
2212

2025年3月21日,网传福建泉州丰海路的一起交通事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一段网传视频显示,一辆未上牌的黄色小米SU7 Ultra以近150km/h的速度在城市道路狂飙,为躲避前方违规掉头的车辆,失控撞飞右侧电动车骑行者。

小米SU7 Ultra,非涉事车辆

用户须知:车辆性能虽强,不要将公共道路当成私人试车场

不得不说,小米SU7 Ultra搭载1500匹马力的三电机系统,零百加速仅需2.78秒,动力参数堪比顶级超跑。可以说,这台车让很多人在某种程度上圆了“顶级超跑”梦。

然而,纵使车企可以设计出突破物理极限的加速性能,但无法为人类在肾上腺素激增时的判断失误兜底。

用户需要明白,纵使速度成为彰显身份的技术图腾,但是却不能将公共道路异化为私人试车场。

网传现场图片

要知道,现实不是《速度与激情》的片场——视频中电动车主被撞飞时,没有安全气囊也没有威亚保护。

更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燃油车的动力传递存在延迟不同的是,电车的动力输出近乎“零延迟”,即便是经验不足的驾驶者,也可能在瞬间突破操控极限。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需要明白新能源车加速的“无感化”特性,千万不要产生“能力幻觉”,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网传现场图片

用户须思考:当技术赋予普通人驾驭“超跑”的能力时,是否做好了承担其风险代价的准备?

小米SU7 Ultra的设计初衷包含赛道基因,其“赛道大师App”甚至提供专业赛道数据辅助驾驶。

但如果用户将赛道逻辑移植到城市交通,无异于一场危险的错位。一般来说,城市道路大多限速60km/h,而肇事车辆时速超140km/h,远超安全阈值。

超速不仅缩短反应时间,更让车辆制动距离呈几何级增长,但是城市道路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容错空间。

网传现场图片

同时,城市道路行驶,不可忽视的是道路参与者的复杂性。视频显示,电动车骑行者疑似位于机动车道。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道路行驶者,如何在突发情况下兼顾避让与控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在城市道路行驶中,如果使用者(包括电动车、行人等)能够严格按照交规行驶,那么不可控的情况将会大大减少。

否则,用户需要思考的是,当技术赋予普通人驾驭“超跑”的能力时,道路使用者们是否做好了承担其风险代价的准备?

小米SU7 Ultra,非涉事车辆

当然,具体到这起事故的责任认定,目前官方并没有给出认定结果,我们不做推测和定性,具体以官方调查结论为准。

或许,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需要多方进行努力。对于厂商而言,是否需要强化驾驶能力分级认证,例如通过传感器数据动态限制非专业驾驶者的性能释放。

从政策层面来看,对于高性能电动车是否增设特殊驾照门槛,避免“一脚电门”成致命武器。

对于汽车文化或者舆论而言,是否需要弃对“速度神话”的盲目追捧,重构“安全即豪华”的消费文化。

小米SU7 Ultra,非涉事车辆

本文结语:技术与创新无罪,用户不应缺乏对生命和规则的敬畏

我认为,技术与创新本无罪,所以我们不应该因这场交通事故,将安全驾驶演变为对技术与创新本身的挞伐。

要知道,小米SU7 Ultra搭载的紧急制动、车道保持等智能安全系统,本应是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

但是,当驾驶者以150km/h的速度突破系统设计的安全阈值时,再先进的科技也无力改写物理定律。

智能汽车时代的安全,本质仍是驾驶者与交通规则的共谋。车企有责任在宣传性能参数时同步强调安全边界;

媒体需要消解对“速度神话”的过度渲染,而每个手握方向盘的人更需明白:驾驶舱里最关键的智能,永远是人类对生命的敬畏。希望这场事故,能化作推动安全范式升级的契机。

最后,对于本次交通事故,从目前的层面来看,小米方面暂时没有回应,相关部门责任认定暂未出炉,具体以官方回应和认定结果为准。

本文声明:

本文为车宇世界运营部原创文章,总第11593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车宇世界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资讯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