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民间中医药瑰宝,这项征集开始啦!

即日起,由河南中医药大学民间中医药研究所、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启动的医海探珍项目,正式进入征集阶段。

此次征集的主要内容为民间中医药土单验方、特色技术等,旨在通过探寻、挖掘、保护、整理、研究散落在民间且确有疗效和价值的特色技术、单方验方及古籍文献等内容,让民间中医药宝贵资源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健康。

记者昨日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为了更好地完成征集,医海探珍项目进一步明确了征集对象、内容等具体要求。其中,项目的征集对象为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的民间个体、家族、师承群体、流派、企业,以及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等。征集内容分为: 疗法类。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世代传承,尚未被纳入中医药高等教育教材或未被管理部门收录,但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的传统中医药诊疗方法和适宜技术。 方药类。一是秘方、验方,即通过师承或祖传方式传承下来,在民间一定范围内广泛应用,针对某一类疾病或证候有着独特疗效的内服外用方剂。二是特色炮制方药,与药典记载不同,具有鲜明炮制特色,且经炮制后能使药材产生独特疗效的丸散膏丹。三是特色加工技术,具备较为独特的加工制作工艺,可制成具有一定规格且疗效独特的中药制剂的加工技术。 文物类。包括古籍文献,指具有历史价值的中医药文化版本资源,如中医药古籍、刻本、手抄本、方志等;器具文物,指虽未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名录,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中医药器具。

所有申报项目还应符合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对某类或某种疾病具备良好的临床疗效;在当地或一定区域内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充分体现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具备简、便、验、廉的特点;对疗法类、方药类拥有知识产权,对文物类拥有所有权;传承类应拥有清晰的传承脉络,至今仍在应用等条件。同时,符合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入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地史志有明确记载,项目持有人曾被当地媒体宣传报道等情况的申报项目,可优先评审。

在接到申报后,主办方将采用“访谈调查、专家咨询、现场调查、文献调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申报项目进行广泛论证;对于搜集到且通过鉴定的有价值项目,采取适当形式进行传承保护,并开展合作推广,推动成果转化;对其传承人经申请可授予相关特殊人才或特聘专家、教授等身份,设立工作室等。

据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任献青介绍,实施医海探珍项目,一方面,可以通过项目深入民间挖掘散落在各处的中医药精华,将古老中医药智慧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让中医药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助力传承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项目聚焦民间中医药资源,有望从中发现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诊疗方法和方剂,促进中医药科研实力和临床救治能力提升。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
安全提示
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在点击“发送语音验证码”后,您将会收到一条来自950开头号码的语音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暂不发送发送语音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