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的爸爸妈妈们,咱们是不是常常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玩具,觉得这样他们就能开心快乐?可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昂贵的、新奇的玩具,孩子玩不了多久就扔到一边了。其实啊,孩子不会记住你买了多少玩具,但是下面这5个瞬间,会像电影画面一样,深深印在他们的记忆里。
疯闹到披头散发的游戏时刻
“妈妈快看!我跳泥坑像佩奇!”还记得孩子第一次兴奋地冲进泥坑时那副模样吗?孩子对于通过身体体验获得的记忆最为深刻。咱们可别总怕孩子弄脏衣服、弄伤自己,偶尔让他们放肆一下。就像之前有位粉丝@洋洋妈分享的,有一次她带着3岁的儿子去公园,本来是安安静静地散步,结果儿子看到一片湿漉漉的草地,非要冲进去踩一踩。洋洋妈一开始还有点犹豫,怕把孩子衣服弄脏了,但看到儿子那期待的眼神,还是狠下心让他去了。儿子在草地上又蹦又跳,溅起的泥水弄了一身,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脸上,可那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后来过了很久,儿子还会念叨着“去公园踩泥坑”。
除了踩泥坑,咱们还可以和孩子在被窝里打手电筒捉迷藏。晚上关上灯,用手电筒制造出神秘的光影,孩子在被窝里钻来钻去,那兴奋的尖叫声能掀翻屋顶。这样的时刻,虽然没有昂贵的玩具,但是孩子却能感受到无尽的快乐,汗津津的头发贴着小脸大笑的模样,会成为他们童年最鲜活的记忆。
犯错后那个带着体温的拥抱
孩子总会犯错,比如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当清脆的玻璃破碎声响起,孩子往往会吓得不知所措,小身体瑟瑟发抖。这时候,咱们先别着急批评,而是先摸一摸孩子的后脑勺,确认他有没有受伤,然后蹲下来,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有一次我在书房工作,突然听到客厅“啪”的一声,跑出去一看,原来是2岁半的女儿把我心爱的花瓶打碎了。女儿站在那里,眼睛里满是恐惧和自责,我当时心里虽然有点心疼花瓶,但还是快步走过去,先看了看女儿的手有没有被玻璃划伤,然后把她抱起来,轻声说:“吓到了吧?宝贝,妈妈在呢。”女儿听了,哇地一声哭了出来。从那以后,女儿遇到什么害怕的事情,都会第一时间跑过来找妈妈抱抱。
研究发现,安全感是孩子记忆的土壤。孩子可能会忘记那个花瓶有多贵,但是会永远记得你温暖的体温和那句“吓到了吧?妈妈在”。这个拥抱,就像一颗定心丸,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永远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蹲着陪看蚂蚁搬家的下午
有研究证实,2 - 5岁的孩子靠感官记忆来认识世界。当孩子蹲在地上,饶有兴趣地看着蚂蚁搬家时,咱们可别急着给他们科普蚂蚁的生活习性,而是要跟他们一起投入到这个奇妙的世界中。我的小侄女3岁的时候,特别喜欢看蚂蚁。有一次,母女俩在小区花园里看到一群蚂蚁在搬家,女儿兴奋地叫起来:“妈妈,蚂蚁在排队呢!”表妹就陪着女儿一起蹲在那里,看着蚂蚁忙碌的身影,和女儿一起惊呼:“快看!蚂蚁在开运动会!”母女俩就这么蹲了半个多小时,女儿还意犹未尽。多年后,表妹发现女儿只要闻到青草香,就会想起那个被允许发呆、专注看蚂蚁的下午。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咱们总是忙着让孩子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却忽略了这种看似不起眼的陪伴时刻。其实,陪着孩子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世界,会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一抹独特的色彩。
专属你们的“接头暗号”
有研究提到,规律的仪式能够强化孩子的记忆。咱们可以和孩子创造一些专属的“接头暗号”,比如睡前三下额头吻。每天晚上睡觉前,轻轻地在孩子额头上吻三下,然后温柔地说一声“晚安,宝贝,做个好梦”。还有一位粉丝@轩轩妈和儿子约定,每周六是“反着穿袜子日”。到了周六,母子俩都会把袜子反着穿,然后出门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去公园放风筝、去图书馆看书。轩轩每次到了周五晚上,就会兴奋地期待着周六的到来。
这些看似有点“神经病”的小仪式,会成为孩子童年的珍贵回忆,也会成为他们今后自我治愈的密码。当他们在外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想起这些和爸爸妈妈之间的专属时刻,心里就会充满温暖和力量。
你专注做自己的发光时刻
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大人的行为。也许你没有注意到,当你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孩子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光芒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他们。闺蜜是个插花爱好者,每次她在家里插花的时候,女儿瑶瑶就会静静地坐在旁边,看着妈妈把各种鲜花搭配在一起,变成一幅幅美丽的花艺作品。妈妈插花时哼着歌的侧脸,在瑶瑶眼里就像天使一样。还有一位粉丝@浩浩爸是个自行车爱好者,经常在家里修理自行车。浩浩每次看到爸爸专注地摆弄着自行车零件,那滚落的汗珠,都会觉得爸爸特别帅。
孩子可能记不住你给他买的乐高是什么型号,但是他们会永远记得你专注做自己的样子。这些“不刻意教他什么”的瞬间,反而在孩子心里种下了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种子。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多给孩子创造这些温暖、有趣、充满爱的瞬间吧,这些瞬间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让我们一起用心陪伴孩子成长,让他们的童年充满美好的回忆!
来源|季大王楠小姐,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