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彩信 | 邮件 | 搜Q | 商城 | 搜索 | 社区 | 企业

首页-国内-国际-西行-篮球-NBA-F1-综合-棋牌-足彩-户外-滚动-图片-社区-狐说-NBA官方-姚明站-安踏俱乐部
|大众健身
|休闲娱乐
|体育产品
|器材服装
|体育经纪
|球员转会
|电子竞技
|高尔夫球
|体育广告
|赞助传播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高尔夫仍然是神秘的。有关它的争论偶尔可见,却又语焉不详。高尔夫究竟是什么?它存在的社会含义和经济含义都有哪些?由于高尔夫运动是舶来品,而中国的高尔夫运动,又是从日本引进的,因此侧重中外比较,我们还特别邀请了日本高尔夫界的专家高桥坐谈,以期获得更宽广更深入的观察视角……。 [返回首页]
专家视点:
   [中国高尔夫球的发展现状][能生存就是合理的中国经营特色
   [中国的高尔夫球场太多了吗?][高尔夫能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高尔夫球场的环保问题争论多][学习国外是如何管理球场的
   [高球首个进入中国体育职业化][中国有能力搞高水平的比赛
   [高尔夫媒体宣传方面有待发展

体育产业周之五--专家谈"高尔夫在中国"

『 访谈组图 』
嘉宾们举座欢谈
嘉宾高桥做客搜狐
嘉宾们回答网友问题
嘉宾们正热烈讨论
嘉宾回答网友提问
嘉宾高桥神采飞扬
嘉宾思考着网友问题
嘉宾李超正在参与讨论
嘉宾詹国勇稳坐钓鱼台
高桥正思考网友问题
主持人赵牧参与讨论
嘉宾李超“气定神闲”
『 产业专题 』
 
『 产业调查 』
您最关心的是哪方面的体育产业内容?
新闻信息
培训教育
政策法规
健身娱乐
专家视点
产品设施
广告赞助
赛事组织
其他

『 产业概念 』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
 
『 合作媒体 』
『 合作 联系 』
联系电话:65102160-6283
编辑信箱:sports@sohu-inc.com

【1】中国高尔夫的发展现状
  主持人说:各位网友,搜狐体育在线周第五场在线节目--高尔夫在中国现在开始。今天很荣幸请到万柳高尔夫球会詹国勇先生,还有日本的高桥先生,他现在的职务是北京国际高尔夫球会总经理,第三位嘉宾同时客串节目主持是《高尔夫》杂志执行主编李超先生。这次在线的主题是:高尔夫这项运动如何进入中国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欢迎网友提问。

  主持人李超说: 现在先请詹国勇先生谈一下他所了解的高尔夫在中国的情况。高尔夫对中国人来说是熟知但是又是陌生的,毕竟是消费层次比较高的一项运动,真正了解高尔夫球在中国情况的中国人并不多,这个节目也是想让更多中国人了解什么是高尔夫。 今天请的二位嘉宾来我觉得特别合适,詹国勇先生以前在北京京兰永乐做过总经理,负责球场的建设、经营管理,后来到了北京非常正式的万柳高尔夫球会做总经理,是业内很资深的人士,而且詹总特别善于思考,不盲从,经常想一些问题。 中国第一个球会——中山球会1984年成立,第二个球会珠海国际球会同时动工。当时高桥先生就在珠海国际高尔夫球会任职,可以说是中国高尔夫20年的见证人,而且身份特别有意思,是日本人见证中国高尔夫的20年历程。 先请高桥先生谈谈他在中国从事高尔夫这项运动的经营管理经历,谈一下中国高尔夫发展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高桥说:对于我来说,中国的高尔夫还没有成熟,原因一个是价格问题,消费比较高,一般老百姓没有办法接受。还有一个问题,对在美国的青少年也好,日本也好,韩国也好,高尔夫也是一个青少年的运动项目,中国现在也有青少年的友谊赛,但是还是比较少。我在珠海的时候都是香港、台湾过来玩的,高尔夫的管理办法,中国是中国式的高尔夫管理方法,日本是美国高尔夫管理方法,美国是美国高尔夫管理方法,我一直考虑中国对高尔夫的发展办法。
  主持人李超说:据我所知中国高尔夫球场大部分是日本人来经营和设计的,是不是这样的情况?
  高桥说:应该是这样,后来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的。
  主持人李超说:中国高尔夫球场的管理学习的是哪个国家的办法?
  高桥说: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哪个国家投资的——假设新加坡投资那就新加坡来管理,我们日本人投资就是以日本的形式来管理。
  主持人李超说:中国最早引进高尔夫的动机是引进投资,不是作为运动引进的。
  詹国勇说:也不是。中国当时引进高尔夫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备战亚运会,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就是为了运动。我并不是一个见证人,像高桥先生是一直跟过来的,但是查询一些史料,可以看到高尔夫很早就成为亚运会的比赛项目,1984年国家体委也是为了备战亚运会,准备在咱们国家选拔一批人参与到高尔夫运动当中去,但是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球场也没有相应的基础训练设施、人员或者是梯队带领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的两个爱国实业家在广东中山温泉选了这块地,当时国家体委把那个地方作为一个基地,第一任总经理是戴尧宗先生,他选了一批学生组织了中国第一支高尔夫球队,开始训练他们,现在活跃在球坛上的一批高尔夫球员基本是那批培养出来的,而且成绩不错。北京第一个球场是国际,第二个球场是在顺义的,当时建造的标准是按照比赛标准建立的,当时是亚运会的主场。所以高尔夫进入中国大陆,应该说它的起源还是以体育的名义在做。日本在亚洲国家的经济起动是最早的,二战之后迅速启动,而且有西方资源。台湾很多高尔夫基础也是在日本,包括台湾在20多年前甚至30年前已经开始派人到日本去学习高尔夫。

  在中国大陆开始有高尔夫球场的时候,第一个球场来源于香港,包括后来日本的投资,后来大量球场是台湾商人在中国大陆所立项和设立的,后来也有别的投资商来建。整体上经营模式是传承日本的更多一点,包括它的管理思路。这么多年中国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大国,高尔夫的发展演变出自己的一些特色来,而且本土的经营管理人员开始起步。因此在这里面有很多具备中国特色的管理状态。

【2】能生存就是合理的中国经营特色
  主持人说:中国特色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李超:刚才高桥先生谈到不同的经营模式,听您以前说过,日本有日本模式,美国有美国模式,新加坡有新加坡模式,大体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差别?
  詹国勇说:我个人认为,高尔夫球从球场的经营角度来讲,在全世界无外乎三种模式,一种是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私人俱乐部,第二种公众球场在美国更多一点,第三种采取商业模式纯市场方式的经营模式,介于两种球场之间。有一种向私人会所更靠近一点,有一种向公众更靠近一点,总体上市场概念不是非常明确。哪种方式可行就做哪种。市场成熟问题,公众球场是政府提供土地、政府赠与土地的方式,当这种市场建立起来的时候,往往标志着一个高尔夫球场的成熟度,高尔夫运动本身在国外是非常成熟的,它的运动规则、运动体系、赛事规则、商业模式参与非常成熟了。

  但是在中国大陆现在第一个名义的公众球场只是在深圳龙港刚刚建立,和真正的公众球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纯私人高尔夫球场特别是所谓的一些小范围推崇的经营模式,能够满足狭小空间的人的共同爱好和共同需求,由于它的市场面非常狭小,所以可以做得非常高级,这往往是很多处在中间位置上的球会所希望追求的。

  国内球场严格意义上来讲,每个球场都是企业投资的,或者是民营企业家,也有一些国有企业家投入,但都是企业行为或者是个人行为,应该说都是一些私人俱乐部的概念。起步之初传承日本做法,大家卖会员证,当时的做法是给日本本土客人卖了会员证之后,他们不可能天天到这边来,所以他们同时又接待了很多不是会员的客人,这样在接待名录里面表现出两类客人,一类是会员一类是访客,这两者的差异是巨大的。

  国内这么多年市场的发展有好几个波浪,演变出另外一些名目,比如会推出一些假日优惠或者是平时的优惠,或者推出一些阶段性的会员证,或者推出相应的优惠券。市场不太成熟的情况下,经营者有一种心态,卖完会员证之后希望会员不要来打球,因为消费很低,而希望非会员来打球。高尔夫球场这个行业的经营市场概念也越来越明确地显示出来。

  高桥说:私人高尔夫由部分俱乐部经营。中国也好,日本也好,一般的高尔夫球场会员不是这样的形式,卖了就让我打球,卖的是打球权。

  詹国勇说:在国内经营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会员说我是你的会员就是你的股东,你就得听我的。我们有时候开玩笑,你回去详细看一下会员规则,因为它的模式有很多种,有些可能会是股权募集方式,真的是股东。有些是经营权的参与,承诺只接待这些人,一年经营审计下来亏损了,大家再掏钱,这种做法也很多。现在像中国大陆的这种经营模式在其它国家里面不多见,普遍意义上形成现在这样的经营模式。
  主持人李超说:中国这种经营模式是好还是不好?
  詹国勇说: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跟中国的高尔夫市场发展相匹配的一种方式,很难说好或者不好。从纯粹市场学的角度来讲,生存下来就是合理就是好的,从市场发展角度来讲,每个企业每一种组织行为必须有自己的定位,要有自己的目标市场,针对你的目标市场进行服务。 不能说我这个药包治百病,它总是针对某个环节的。未来的市场发展、市场细分一定把不同的球场归列到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去,而且在这之前市场造就了一种现状,就是很多外国人买了会员证之后很快调回国了,或者到中国来的机会不多,球场总不能空着,空着也照样养护花钱,所以宁愿希望很多人来打球。当时现实的存在造就了这样一种经营模式,也是顺着市场走。

【3】中国的高尔夫球场太多了吗?
  主持人李超说:3月20号《人民日报》刊登了有关高尔夫在中国发展情况的一篇文章,标题是“投资还是圈地”,里面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中国已经建成了200多所高尔夫球场,仍然立项待建的有五百多所,已建成的处在经营亏损状态的,一个数字是50%亏损,还有一个数字是80%亏损。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速度究竟是快了还是慢了?究竟是多了还是不多?究竟是大多数亏损还是并不是像所说的那样。如果说亏损像他说的那样,为什么还要继续做这件事情?希望在座的专家一一给与解释。

  高桥说:广东、上海、北京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笼统来说。我个人感觉,北京的高尔夫、上海的高尔夫、广东的高尔夫还是不一样的。一开始还是广东发展快,后来北京,再后来是上海。现在北京的高尔夫发展速度比较快。

  詹国勇说:对《人民日报》这篇文章,我们作为业内人士是比较关注的,这么高的媒体说这样的话,其实我们不太清楚文章的动因在哪里。按理说这类内容一般不会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按照我们的理解,看到这篇文章本身就比较奇怪。在这之前我们看到一篇文章,说在公园里玩起高尔夫,讲一个公园里面经过污水改造,建立了高尔夫球场,我专门去看了那个项目。 由于这样的署名文章不会把相应的调查报告公布出来,我相信中国大陆到底有多少高尔夫球场,无论是国家土地资源部、任何一家新闻媒体、包括国家体育总局、高尔夫球协会,包括高尔夫所归属的文化部,甚至国家统计局都没有一家能说得清楚。

  主持人李超说:说不清楚的原因是什么?。
  詹国勇说:从业内掌握的情况来看,现在差不多球场是有两百所左右。其实从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而且这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这么庞大的先富起来的人群,这个数量的发展应该说并不能称之为快。就拿北京而言,我们所了解的球场有29个半,已经开业的19个半。北京现在的打球人口基本在五万人左右,按照国际通例标准,一千个人可以养活一个高尔夫球场。

  但有一个体育人口的定义,有些地方定位是一年当中只要打一场高尔夫球就称之为一人次,有的地方是一个月当中打一场球称之为一人次。在我们概念当中,一年当中只要打了一次球基本就在这个范围之内。另外北京还有一些别的现象,有些人特别是非典之后大量人涌到高尔夫球场,这批人就是在练习场而不下球道,只是练发球,作为健身娱乐的方式,作为接近高尔夫了解高尔夫的手段。这个数字可能比我们的数字更大一点。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北京市的球场应该说是相对过饱和,球场数量相对而言欠缺一点。从国际而言,相对北京国际化的大都市跟国际上一些其它类似大都市或者首都城市比较起来的话,可能北京市球场数量还是少了点儿。一般国际类似规模的城市周边大概都有一百所球场左右。汉城周边也有一百多个,东京也差不多。

  高桥说:日本最多是北海道,再者是大阪。日本两千三百多所高尔夫球场。

  詹国勇说:日本有将近10%的高尔夫人口。我们国内总的打球人口各方面统计数字不太一样,有些地方说差不多五十万左右,有人说差不多三十万左右,数字差异比较大。我相信50万左右包括一部分境外人士,这个比例在大陆而言显得非常少。至于说球场的亏损问题,这里面有很多根源,首先调查依据和手段不太了解,因为我曾经在《世界经纪人导报》上看到一篇文章,百分之八九十的球场亏损。既然是一种市场行为为什么很多人投资这个球场,或者这个圈子外面很多资金等着进来,说明这个环节里面能够产生效益,否则为什么会投呢?这是一个基本原理。

  另外我们国家现在对高尔夫球场从前年5月1号开始征收20%的营业税,把它并到娱乐业,实际今年1月15号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一个文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暂停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第一次从政府角度看到一种规范的声音,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如果断章取义的话,高尔夫第一次当做体育行业,但是没有定义,只是文字当中把它说成是这样一个行业,我们看了很高兴。

  现在高尔夫所谓的归口管理是在文化部,实际文化部从来没有管过,要按营业税的既征税额上3%的文化事业建设费,怎么交怎么用这个钱,没有一个球场会知道。在中国从事文化产业要交3%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一个高尔夫球场从营业额角度来讲,要上到总营业额的25%,20%的营业税,20%营业税的10%的流转税,再加上3%的文化事业建设费,这么高的税额哪个企业还敢说自己盈利,担心企业再增加营业税。

  这是一个普遍心理,如果政府委托相关机构做调查,都会了解到肯定是不盈利。如果国家税务管理征收体系健全的话,到税务局了解上多少税就可以推算出来营业额,国家也可以请到相关专家机构来计算是否盈利。我们听到更多是道听途说没有依据的说法,混淆大家的视听。

  高桥说:高尔夫球场的价格分为会员、非会员,每个俱乐部的收费标准都差不多,一个月来的人很简单,多少收入都可以算得出来,因为它不像百货公司。哪个球场赚钱哪个球场亏本,这个是算得出来,以这样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明白。

  詹国勇说:如果政府真想限制一个行业的发展,以这个行业是否亏损来判断这个行业是否能发展的话,好像有点越俎代庖,因为这是市场行为,谁亏谁赚谁自己清楚。

【4】高尔夫能创造经济价值
  主持人李超说:在中国玩职业足球,经营足球本身不赚钱,但是房地产商介入某一个城市的足球,尽管在经营足球俱乐部的过程中是赔钱的,但是由于地方政府支持了地方足球,在土地政策方面会给你很大的优惠,给你很大的发展空间,足以补偿你在经营职业足球俱乐部过程中的损失。高尔夫俱乐部在中国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存在?
  詹国勇说:您说的是体育产业相对普遍的现象,好像仅限于足球行业。做一些大众消费品的企业或者面向大众服务的行业当中,从收视率、知名度、美誉度方方面面得到企业和企业其它产品的回馈。高尔夫行业当地政府会作为招商引资的条件。中型城市里面的市长觉得这个市里面有没有球场是面子问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倒是件好事,说明在中国有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支持面认为高尔夫是利好,起码在美化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说明是好事。因此给高尔夫球场提供便利条件,国家还是有很多其它法律会跟进的。
  主持人李超说:文化部并不管高尔夫球场,有人把它看成是娱乐,有人说是体育运动,高尔夫在西方是很成熟的运动,那么在分类学上讲,为什么在管理归类上会出现摇摆不定的性质判断,出现如此大的分歧?
  高桥说:日本来说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运动,一个是娱乐。娱乐要收娱乐税,去年开始16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不收,就是运动。澳洲学生到澳洲所有的高尔夫球场都是同样的价钱,操作来说是体育。

  詹国勇说:有这么几种可能,很有一种可能就是踢皮球,谁都不懂的时候就得纳税。另外从体育属性来讲还有一种可能,体育本身在国际体育界就两种形式两种层面的体育,一种体育是以奥林匹克体育为代表的所谓竞技体育,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追求体育成绩,追求突破人类极限。这是一种形式,我们往往把它划归到职业体育本身。另外一种体育是所谓娱乐性体育,因为体育的根源产生往往是一种游戏,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属于娱乐还是属于什么?好像所有的运动形式都可以在这方面划分。但是从它的发展上来讲,因为它的最高发展形式和最普遍形式代表了它最根本利益。我们强烈呼吁它应该属于体育。

  高桥说:跟网球一样。

  詹国勇说:我们国家的收费标准去年年底刚刚改,原来是划归到娱乐业里面而属于明确的体育项目三项:高尔夫、保龄球和台球。前段时间国家体育总局把这三个项目报给税务总局,希望把它划到体育行业,批准了保龄球和台球,高尔夫没有批准。高尔夫现在还是唯一的体育项目依然留在娱乐业。 
  李超说:体育总局划归一个项目是大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要看你是不是奥运会项目,要是奥运会项目国家就全力支持,其它就归到体育中心来,但现在不一样了,有这么一种趋势。
  网友:出于中国人对土地崇拜的心理,很多高尔夫会所已经形成私人会所,目的是为了接待重要客户,所以这方面的利益让经营者不太在乎真正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认为这是对土地的浪费。
  詹国勇说:我相信从土地浪费这个角度来讲,最近我们听到太多类似的说法,这个声音并不会来自于民间。我们可以从根源上来分析,比如不排除有一定的仇富心理。如果是年轻人反映出这个问题,有多少人了解高尔夫的建设,了解高尔夫的经营,了解市场,了解发展,有多少人了解呢?一个问题的提出,首先要分析是哪个环节提出来的,他的目的是什么?有可能老百姓提一筐鸡蛋到北京卖了,然后再告一状,我家的土地被占,可能不是他家的土地被占,而是他家的小孩没有在这里工作。

  按照国际惯例设立一个球场,平原地带建造一个高尔夫球场需要一千亩地到一千五百亩土地,我们且不论土地性质,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这个土地一年能够给当地创造多少经济价值,建造一个高尔夫球场之后我们也不论它对当地区域环境的美化,对招商引资的贡献,它给当地提供的税收一项,另外提供的就业机会有多少,我从事高尔夫行业整10年,高桥先生20年。我在中国还没有看到,包括我们可以讲在全世界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行业能够给低教育水准提供高收入的就业环境,而且提供这么大的量。我们现在有一种普遍现象,我相信全国各地球场都遇到类似问题,到一个地方招收员工的时候,如果招一个餐厅服务人员当地人员不来,但是如果招球童,当地人给你回扣。当地的孩子可能初中毕业小学毕业,这样一个受教育水准的人群他们的就业面可想而知,但是在我们的球场里面表现的状态是这样,一个人回去养活一家人,还绰绰有余。

  没有人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中国人的消费心态是需要跟进服务,我们的常规服务是一个球童服务一个客人或者两个客人,这种情况下一个球场去年高桥先生的球场总接待人数四万人次,如果一对一服务,提供了四万个球童服务的机会。

  有的球场只给工资不给小费,我们给球童的工资分四类,五百、六百、七百、八百,D类球童只能做一对一服务,他的工资是五百块,公司给他一个月的伙食补助、住房补助、劳保用品补助150快,下场补助还有100块,公司正常付给他的钱是750块左右,但是小费一个月在1500到2000块。农村毕业的小孩,在农村打什么样的工一个月可以赚2500块到3000块。那么多的学生更不了解这个状况,我相信他们的资源更多来源于媒体、报纸、网络,所谓道听途说的概念更多,而缺乏真实的依据和来源。

【5】高尔夫球场的环保争论多
  主持人李超说:在我的印象中90年代初在国际上曾经有过一次声势大的对高尔夫运动全面质疑的浪潮,当时中国报纸也大量报道,比如说马来西亚抗议高尔夫球场动工,台湾也出现过这种情况,日本也出现过这种情况,美国虽然没有出现过这种抗议性举动,但是专家学者也写文章说高尔夫球场要维护草坪要用大量化肥,对环境造成了损害,对野生禽类构成威胁。这个情况当时是不是确实是这样的?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是不是存在?
  高桥说:高尔夫球场一年用的肥料比同样土地面积种地用的肥料对比来说小好多,高尔夫用农药都是按规划来做的,不是乱施的。高尔夫管理上有一块专门草坪管理,高尔夫经营来说一个是高尔夫球场的经营,一个是球童管理,一个是草坪管理,每个高尔夫球场特别是农药管理是比较严格的。
  主持人李超说:日本对使用化肥对水还是有污染,中国报道高尔夫球场的水直接流到饮用河流里,对饮用水造成污染。
  高桥说:在日本不能流出去,就地解决。
  主持人李超说:中国有多少高尔夫球场像日本严格管理呢?
  高桥说:现在中国没有这样的规定。
  主持人李超说:这个也可能是中国高尔夫运动存在比较现实的负面问题。
  詹国勇说:这个问题从70年代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在说,很多环境保护人士或者机构开始讲有关高尔夫球场所谓环保问题、污染问题,而且我们看到的资料里面确实发生过在高尔夫球场里面类似于所谓动物减少的现象,但是这是在很多年以前。而类似问题,只要有高尔夫球场的国家都有过这样的争论。

  我看到过一个报道,90年代在台湾有一个游行,“还小球清白”。美国高尔夫球协会曾经委托公立的30多所大学花了1250万美金花了很多年包括现在还在做的美国高尔夫球协会环境研究综述,这里面有一些研究成果是非常多的,如何利用水源问题,如何进行草坪培育问题,如何减少环境水污染的问题以及自然景观消失的问题,以及高尔夫球场对人和动物的影响问题。

  我和高桥先生工作这么多年,如果我们确信高尔夫球场是污染的话,伤害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比任何人在高尔夫球场呆的时间都长。有一个研究结论非常有意思,有一个假设,结论分成六点,农药和杀虫剂对打球人的伤害。第一点是,为了使球能够打直,每次在击球前,高尔夫球手必须跪在球场上瞄球。第二,手握高尔夫球竿把手一定在玻璃上放置过,第三,清洗球鞋的时候,用手触摸过鞋底。第四,每次把球击到洞里面,用手把球擦干净。第五,高尔夫球手一年打365天,一共打了70年。在这种极端苛刻研究假设下,70年后这位高尔夫球手体内将吸收到USEPA最大安全剂量的三分之一。现在很多媒体拼命传抄相关说法为什么不能了解人家花了1250万美金这么多年请了这么多专家机构研究的结论。
  主持人李超说:中国高尔夫类的刊物本身不在传播正确的知识吗?
  詹国勇说:应该有。高尔夫毕竟是比较狭窄的,刊物往往在圈子内传播,外界人士一般看不到,而且真正在国内有中文版权的高尔夫杂志只有一本《高尔夫》。
  主持人李超说:当遇到《人民日报》刊登这样文章的时候,业内的经营者有没有过诉说和表达的欲望?
  詹国勇说:我们只会做具体的事情,《人民日报》发行量据说是170万份,而全中国高尔夫球场加起来不过才两个,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对比。我们宁愿做一些真正踏实的事情,大家在讲环保,国家却没有一个标准。北京市每天做北京市空气质量报告,我们在北京选几个球场,公布北京空气质量标准的时候也可以把几个球场的标准公布一下,也可以设计一些排放标准,把球场方方面面做检测,可以建议相关部门建立标准,同时每个球会拿钱出来做基金,来资助这个研究行为。 国家没有标准才会有这么多的说法,有了标准你可以检测收费,如果合格你就经营,如果不合格请您关门,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干吗要讨论来讨论去。
  主持人李超说:什么东西一定要比较陌生的时候才非常容易被曲解,被妖魔化。高尔夫从国外传过来,包括最先的球场是日本投资的球场、香港投资的球场,打球的人可能是日商、台商包括欧洲人。
  高桥说:日本也是一样,日本高尔夫的历史也是从英国人来到日本开始的,日本规定农药等等都是由自己的国家来做,但是高尔夫在中国已经有20年了,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规定?国家还是什么情况都不管。这是一个问题。

【6】学习国外是如何管理高尔夫球场的
  李超说:中国尤其前些年政府官员或者有公职的人士打球基本都是不愿意公开的,现在好多了。日本和韩国是不是也有这种倾向?
  高桥说:没有。
  李超说:日本首相森喜朗在球场里面打球,舆论曾经指责他。
  高桥说:不是办公时间,当时当一个国家的首相在重要工作的时候打球,国民要批评他的。日本有关政府全部公开自己的会员证有多少。但中国现在还没到这种程度。
  主持人李超说: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土地短缺的矛盾,现在舆论指责高尔夫占据土地规模特别大。日本、韩国怎么解决高尔夫用地的矛盾?
  高桥说:日本基本都是山地,地方规定高尔夫球场不能在城市里建。每个地方的政府来管理高尔夫球场,国家不管。
  主持人李超说:如果这个地方政府不这样做不就等于是各行其是了?
  高桥说:高尔夫球场的地有两种,一个是自己买的地,一个是租用的,国家批的也有。日本国立公园能不能做高尔夫球场,按道理来说是不可以,但是就做了,它本身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主持人李超说:詹总在美国呆过,美国高尔夫这种情况怎么样?
  詹国勇说:在欧美国家比较共通,他们的土地财产是私有化,但是建高尔夫球场并不是由大的国家规划或者类似规划局去审批,往往会要求它达到一定的配置,有两三万人居住的城市,就会在这里面配置一些社区的活动场所,包括图书馆、体育设施,包括高尔夫球场,这也是美国公用球场之所以这么大的主要原因。开发一个区域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政府提供的土地,而且是免费提供的,为当地人提供娱乐,美国人已经把高尔夫娱乐当成是家常便饭,好像我住的城市周边没有球场不方便。另外也有环保概念,毕竟人的素质在那儿放着,他们也会要求方方面面的排放问题、肥料使用问题等等。类似问题,包括和土地占用问题是一样的,总有一个过程一步步发展过来的。我们国内的状态并不排除有些球场可能真的占用耕地,像前段时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五大罪状里面其中有一个山东球场占了耕地,而且我也不排除现在已经建好的球场或者正在建的球场里面也有这种现象。

  关键在于国家立法,比如我们国家是耕地减少,我们国家有一个规划在若干年之内要保留16亿亩耕地,同时也有退耕还林还草的说法。政府约定哪类土地可以建高尔夫球场,也用不着规定的布点规划,几年之内只准建几个球场,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只要规定哪类土地可以建球场,环保标准达到多少,基本设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了。

  然后谁愿意投资谁就去招标,拿出你的实施方案,招标通过之后必须建好,同样接受舆论监督,接受同样相关机构的监督就是了。北京市这两年好一点,确实应该跟绿化隔离带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这两年没有见到沙尘暴,北京市的荒滩、荒坡、荒山、垃圾填埋场不少,政府绿化的时候这笔投资有多大?预算来讲是一个天文数字,巨大无比,如果按照市场价格来运作,就要低很多,而且品质又要比园林系统的机构养活它的品质要好很多。

【7】第一个进入中国体育职业化
  主持人李超说:前段时间深圳龙港出现公共球场,这个公共球场是什么概念?是不是普通工薪阶层的人想去打都能立即打?
  詹国勇说:公共球场基本定义是向公众开放,而不向公众当中的某些人开放。公众球场的定义来自于国外,国外公众球场有两个基本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土地免费由政府提供,一块城市绿地或者其他的什么地。第二个条件是免税。因为它的经营是由社区经营的,是为社区服务的。我们国内现在出现公共球场应该是很好的现象,土地并不是免费的,并不是免税的,相对而言,打球的价格会相对低一点,最起码会出现很好的探索模式,而且像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如果公众球场多一些,在群众当中做一些普及,在青少年当中做一些培养,这应该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中国体育的职业化是从高尔夫开始的,我们国家的足球职业化应该是从1993年开始的,1994年推出了第一次职业比赛,但是中国高尔夫职业选手的出现是在93年。我们足球冲出亚洲举国欢腾,但是我们国内两个广东中山高尔夫选手的组合,打进世界杯小组赛、打进世界杯比足球冲出亚洲的时间还早,非常可怜的是这两个人到日本参加比赛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连一个服务人员也没有,经费也没有。
  网友:十几年前保龄球的地位和高尔夫差不了多少,都是作为休闲娱乐进入生活。现在它的价格和大白菜一样,特别是工体100的球道都浪费了,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台球进入中国也失去了优雅的味道,高尔夫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詹国勇说:我们不希望高尔夫堕落到那种程度。台球进入中国大街小巷和农村,人们都光着膀子都打,这是一种民间娱乐形式,最起码不雅。我们在高尔夫领域里面也有一些不好的情况,摔球杆,打球童。高尔夫运动的规则实际是一系列的判例组成的,但是基础是高尔夫礼仪,由国际两大机构审定,如果用32开的一本书算起来,大概有300页左右。职业选手也不一定熟悉判例,国内只有一个高尔夫球教练,这就意味着如果搞大型比赛的话,必须从国外请高尔夫球教练。

  高桥说:这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情况,高尔夫还是提倡礼貌礼仪。
  主持人李超说: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它现在在中国的前景怎么样?张连伟拿到外卡,到底是水平到了还是考虑到在亚洲的影响?
  詹国勇说:理论上应该是成绩第一。

  高桥说:张连伟跟我在珠海一起打球,整个巡回赛今年是第三年,第一年已经排到22名,去年到澳洲、亚洲参加比赛30多名,去年参加比赛没进决赛是两次。美国看好中国的市场,美国没有邀请过亚洲人进去,都是靠成绩打进去的。张连伟成绩还可以。

  詹国勇说: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张连伟是一个奇才,能打到这种程度,相当不容易。
  主持人李超说:高尔夫运动的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
  詹国勇说:技术和智慧含量,现在在体育学当中讲究体育智慧,过去我们老是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实际我接触这个运动以来,我把这个观念已经彻底抛到了九霄云外。如果按照现在在电视杂志上看到的高尔夫技能教学,张连伟动作说不上怎么样,但是他就是打那么直那么远那么好。

【8】中国有能力搞高水平的比赛
  主持人李超说:从产业角度来看,发展职业高尔夫运动在中国有前景吗?组织一场高尔夫比赛或者中国循环赛,有没有这种可能?
  詹国勇说:中国国内职业选手的水平应该说现在还真不怎么样,单纯在中国国内选手参加情况下的职业巡回赛,其市场影响面肯定比较小,这种情况下赞助奖金额度不可能提升。但是中国相关单战赛事通过冠名的方式跟欧巡赛并起来的话,而且能够给到相应的外卡资格,引到国内排行前面的选手到中国来打球,相对来讲空间就非常大。现在市场不单纯是中国或者美国或者日本的市场,而是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际企业做的都是全世界这个市场而不是单一的某个区域市场,很多国际上很好的产品、很好的竞技公司的组织过程,包括媒体的跟进环节,在中国大陆好像很少见到,至少不是很普及。我得到一个消息,今年在中国可能会打一站,而今年高尔夫赛事比去年将丰富很多,今年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沃尔沃中国公开赛,还有宝马赛,还有欧洲BGA的比赛,还有中国大事赛。

  今年中国大事赛总奖金是五百万,由欧洲巡回赛几个主赞助商来支持赞助。同时参赛方式给美巡赛多少名额,日巡赛多少名额,以这种方式来做,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带动是巨大的。职业高尔夫比赛门票收入是很大的一项,另外包括媒体电视转播权收入、场地广告收入,实际主要是这三大收入,赞助商投资回收主要是靠这些,另外还包括纪念品销售。
  主持人李超说:职业高尔夫比赛作为一个产业来讲,在中国有没有完整的形态?
  詹国勇说:还没有。很多人在谈,也有这样的公司,但是没有一间公司能承办真正意义上的高尔夫球赛。这里面不单纯是人才问题,现场的转播而言,我们国内没有一个公司的技术能够跟得上高尔夫球。

  高桥说:现在中国高尔夫协会也有,中国高尔夫职业协会也有,但是这个协会实在不怎么样。日本高尔夫协会、日本职业高尔夫协会、美国地方高尔夫协会、大阪高尔夫协会都是独立的。
  主持人李超说:以中国足球为例,俱乐部不满意足协领导下的协议,不符合市场原则运作足球。俱乐部本身或者一家独立的体育产业经营公司是不是可以不通过高协就操办一项大规模、高水平的职业比赛?
  詹国勇说:这是企业行为,市场行为,完全可行。足球是一个特例,甲A打了十年之后,把自己枪毙成中超,不是被俱乐部炒掉,是自己把自己枪毙掉,和曼联从英超当中出来的概念完全不同,不是一个概念。这个可能跟国内的体制有一定的关系,国际上的体育活动往往是国际上的单项协会来主办的,我们国内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来主办的。很多别的部委官员不可以兼职别的协会,但是我们国内所有的体育项目协会一定是国家体育局官员来兼任。所谓政企是一家,这是一种现状,这种现状现阶段应该说没有人考虑要突破或者如何往前走。最近我们可以看到很好的现象,新一届高协组织了广州高尔夫论坛,而且举办了非常有水平的展览会。

  我相信是这几年来我所看到最好的展览会,规模虽然不是很大,参展厂家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无论从比赛组织者还是请的专家,包括高尔夫协会的努力,我相信是空前的。最近我和他们接触听到一些消息,他们非常有心把相关环节做起来。从中国人的习惯来讲,虽然我们是企业行为,但是我们都希望高协作为行业协调人能够为行业发展掌掌舵说说话,据我了解国内几乎所有的球场都愿意委托高协,希望高协带大家往前走,现在看到好的现象真是很难得。包括教育领域的开拓,陆续都在做,一下子做到某种程度,他们也受制于这些环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企业可以按照市场规则往前走。

  高桥说:这个时间都在看中国的市场,包括高尔夫也是。现在日本高尔夫协会和我联系,要求中国青少年到日本比赛。
  主持人李超说:现在还是延续高尔夫一贯的东西,比如沃尔沃在搞比赛,大众也要搞比赛。
  詹国勇说:咱们国家改革开放比较晚,经济起步比较晚,封闭这么多年。真正具备中国人自己知识产权的经济模式有几个,更多是跟别人在学。而且从产业角度来讲,我们国内也开始有从帐面上进入到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去年国内突然冒出一场比赛——TCL的比赛,但实际上从中可以看到很多问题,首先最起码一个是概念问题,一个企业的规划思路是从管理最基本的功能来计划的,怎么可能突然冒一个东西出来,打完一站又迅速销声匿迹,这个企业难道拿一百万玩吗?这应该是一个好事情,给这个行业注入了一笔钱,是好事。国外机构进入中国,从市场角度考虑是好事,同时向中国人宣告了一件事实,要抢你的市场来。就拿汽车生产而言,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家,但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汽车有几辆?大量的还是贴牌生产,我们只是一个生产大国。

  国外沃尔沃、宝马、奔驰这些公司已经到了中国,实际也在教会很多中国企业说这是一种市场模式,你可以考虑了。这次F1赛事在上海打,中石化是最大的受益者,它已经得到冠名权。体育产业附带出来的企业附加值这样的一种模式基本上已经成熟了,大家都在学,但这是一个实力问题。为什么现在美巡赛我们越来越关注比赛奖金,过去总奖金就是几十万美金,我们觉得是天价,现在是几百万美金一站,这还不算赞助的汽车、房子等等类似问题。为什么要有这么大的赞助?一个体育明星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收入?姚明是中国最大的出口产品,他和NBA签约两千万美金。虽然这种说法不尊重,但是作为一种体育产业形式,它能够看中中国市场,说明中国在进步,说明中国在往前走。作为业内人士我们觉得是很好的事情。

【9】高尔夫媒体宣传方面有待发展
  主持人说:中国人毕竟不了解高尔夫,而且高尔夫业界有很多误区,为什么业界人士不去做更多的杂志宣传这个?

  李超说:现在好几本了。
  詹国勇说:有七八本,但是在中国大陆真正有中文版权的不多,多数是香港地区的。

  高桥说:日本高尔夫的杂志比较多,而且很丰富。这样的高尔夫杂志谁都想看,不过看杂志了解高尔夫还不如去打球来了解。十多年过去了,但是这类杂志本身没有进步,内容都差不多,十年前和十年后差不多。中国全面了解高尔夫的人比较少,日本比较多。
  主持人说:高尔夫杂志的版权很敏感吗?
  李超说:版权不敏感。国外完全是公司行为,给钱就行,觉得这个合作伙伴不错就行。

  李超说:所有世界上好的品牌都已经进来了,《高尔夫文摘》、《高尔夫月刊》、《高尔夫世界》都有。
  主持人李超说:俱乐部一般自己做杂志的有没有?
  詹国勇说:都在做。从发展角度来讲,我本人非常看好。我自己专门有一个推广部,它的发行目标是一万份。现在有没有一种杂志市场细分到这种程度:所有人的共同爱好都是高尔夫,所有人都是你的会员,所有人的工作品行、对于财富的拥有程度都是比较接近的,这个市场非常狭窄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见它的广告效应有多大。我要求俱乐部把这个环节拼命往前做,同时不是单纯的企业俱乐部的会刊形式,而是链接到其它平台,可读性一定要增强,里面的内容不单纯是高尔夫,高尔夫只是一个影子,应该把所有市场所关心的话题、关心的产业、关心的方方面面放到里面去,成为综合性的会刊。而这个会刊能够为俱乐部稳定一大批阅读者,或者一大批关注者,在这个意义上私人俱乐部体系才能形成,这个环节很值得去做。
  主持人说:感谢三位嘉宾到搜狐作客,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今天产业周“高尔夫在中国”的话题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