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沈雷 虹口足球场今春3月的盛况还在眼前,城市被一个洋气的舶来词包围——德比,我们的德比。 在周杰伦吐词不清的《双节棍》里,在全国响应的德比声中,甲A联赛在这里拉开帷幕。 但9个月后,一切看上去却是那么具有讽刺意义。双节棍两头不着,申花32分第12,中远35分第9,两相加之,积分只比冠军大连实德高了10分。职业化9年来,上海球队的历史最差成绩诞生在一个拥有美好开始的赛季中。一年里,上海足球有过几次还算美好的回忆,中远第一阶段的风光,申花触底反弹的7比1,但对于这座习惯了胜利和成功的城市,这些太少太小太短暂了。 中远队三起三落被钉在第9的低位上,这本是意料之中。一支只有3名主力拥有甲A经验的球队,深度的匮乏、经验的欠缺不是短时间里可以弥补的。中远明年的大变化又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话题,可对于一位孩子的成长,急火攻心的猛补恰得其反。申花队的陨落,却正应了“外伤可治内伤难愈”。年底的凄凉,申花只是在为过去还债。户枢不蠹,俱乐部管理层的换班本是常事,可从教练组到球员的大换血中俱乐部得到了什么?发展规律被打乱,申花自己打败了自己。 当连沪争霸已成往事,新的竞争本该是上海足球发展新的契机,但变了味的德比却成了上海两队难以承受之重。遗憾的是,德比带来的异样话题仍在城市中继续,对某一位球星的追捧是曾经耳熟的传闻。经历了一个失败的赛季,如果两支球队还没有意识到德比并不代表互相挖角的话,那只能让人感到可悲了。上海的天地足够广阔,培养属于自己的足球文化和球迷队伍,合力建设一个趋于完善的上海足球市场,是德比竞争的话外音。 不得不再提到背井离乡的辽宁队,“京城德比”的冷遇让足球外来务工者看清现实,在以人为本的足球中,失去根基是可怕的。没有时间的积淀,没有扎实的根基,空洞的德比纯属假冒伪劣。2002年中国足球的热门词,德比,在曲解和误会中,成了美丽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