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 中国足协此次对甲B的处罚,处理之果断、手段之凶狠出人意料,虽然其中有许多不妥之处,但足协的这种魄力仍不禁让人击节叫好。 不过,透过这件事情本身,从中国足球长远的发展角度讲,我们对足协仍有许多期待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将打假常抓不懈和如何最终实现中国足球的制度化管理。 最迫切的一点无疑便是将这种严打进行到底。客观来讲,目前国内足坛的假球之风已经席卷了足坛半壁江山,据圈内人士透露,在国内的甲A甲B联赛中,有一半以上的比赛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假球、交易球、黑哨的现象,最后两轮的甲B只是冰山之一角。因此,此次对甲B的严打,虽然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考虑到只是这三场比赛实在太过分,激起的民愤实在太大,足协的处罚也就不免有了些被迫而为的意思,不免有了杀鸡骇猴的味道,真正出自中国足协内心的成分也便少了很多。而且这种“杀鸡”做法能不能最终吓住那些“狡猾的猴子”还是一个问题。依笔者所见,还真未必能,那些真正操作严密,表面光滑的假球是很难得到足协惩治的。 因此,中国足协有必要把净化足球环境作为一种长期的任务不断进行下去,而且,必须抓出那些光天化日后面的假球,同样处以如此严惩,将这项工作同样深入下去。这样,中国足球环境才真正能够净化。 另外,此次中国足协在处理假球时不再遵循所谓的证据说,这是中国足协的一大突破,虽然其中难免有误杀之处,但这种以事实为依据的处罚可以说正击中假球的要害。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没有完善的立法,再加上“一刀切”的做法,足协在判罚时浓厚的“人治”色彩就不免给各个俱乐部留下了一些可以推托、申诉的理由,这也容易让足协的工作陷入被动。因此,如何尽快地制定一部详尽完善的对假球的处理规则,让联赛纳入有效的管理体制中,就成为足协工作的当务之急。 而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必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抛弃证据说,足协的处罚只以事实为依据,出现证据将提交司法机关;二是要最终实现俱乐部的全面参与,让每一个俱乐部互相监督和制约。 (体育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