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曲江北京报道4月29日下午,在北京王府井东方新天地TOM网站的一间会议室里,蒙住双眼的鲍云业余6段与TOM对弈网站上一位名叫“明歌春牧”的7D下了一盘“盲棋”,最终,“明歌春牧”执黑225手中盘战胜了鲍云。不过,鲍云却也就此创造了现代中国围棋史上第一次正式的“盲棋”比赛纪录,并将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象棋的柳大华、国际象棋的卡斯帕罗夫都下过车轮战的“盲棋”。围棋里的盲棋也是“古已有之”--据说唐代第一围棋高手王积薪随唐明皇入蜀途中曾经夜宿山中,半夜听到临室婆媳二人在黑暗之中下盲棋。不过,这个记录毕竟属于“小说家言”。比及现代,日本的羽根泰正九段和韩国的睦镇硕九段都曾下过盲棋,老羽根下了百手左右,小睦则下到了121手。此外,据我所知,“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工厂劳动的陈祖德与罗建文曾经进行过“互盲”的盲棋对弈,据说下到了150多手。说起盲棋,陈祖德认为最难的是遇到有征子关系的时候:“职业棋手对局的时候遇到征子也是用眼睛一路看下去的,但是盲棋可就难了。”
鲍云6段下盲棋已有几年的历史了。据他自己说,当初只是为了好玩才尝试这个的。鲍云曾经在欧洲进行过盲棋表演,战胜了一位欧洲的业余6段。这次表演赛前记者问鲍云:“这盘棋你的目的是取胜呢还是下完就行?”鲍云说:“我首先还是想把这盘棋下完,胜负不是很重要。我主要是想向大家证明:下一盘完整的盲棋是完全可能的。”
TOM网站用来进行盲棋表演赛的电脑屏幕上覆盖了一张标满坐标的透明纸,比赛的时候,对手落子的坐标位置由工作人员口报给蒙住双眼的鲍云,鲍云再把自己应手的坐标位置告知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再将坐标数字转换为落子。比赛的用时是每方40分钟规定时间,之后是3次30秒的读秒。平心而论,这个用时制对鲍云显然有失公平:且不说盲棋的计算本来就要比正常下棋耗费更多的时间,单说从工作人员报出对手的落点,到工作人员再将鲍云的应手转换成落子,仅这两道工序就要损失掉不少时间,更何况TOM网站担任这一工作的还是一位完全不懂围棋的先生!
比赛开始后,执黑的“明歌春牧”第3手就点角,明显是非常规下法,颇有一种有恃无恐的味道,但鲍云却没有从中嗅出危险的气息。开局阶段,鲍云的白棋还可以,用时也不多。随着双方在右边展开战斗,鲍云的速度开始慢了下来。右边的转换,鲍云不利。局后他说吃掉右下角实际上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
这盘棋吸引了数千名网上棋迷观战。中盘时,鲍云力围中腹,但黑棋下得非常好,牢牢把握着领先优势。鲍云不得已,在左上开劫。此后的70多手棋都围绕着这个劫进行。考虑到有一方是在下盲棋,确实是很难得了。但鲍云在时间上却出现了问题,早早进入了读秒。当初议定读秒规则时原本说好是每次60秒的,但TOM的对弈程序忽然不支持60秒了,于是只好临时改为每次30秒。读秒开始不久,鲍云的3次读秒时间就被用掉了1次。--说“被”用掉,是因为这次读秒超时并非是由于鲍云的原因。当时鲍云早就报出了下一步的位置,但由于TOM负责转换落子的工作人员一时没有找到坐标的位置,所以才导致了第1次读秒超时。
不过,这时的棋局已与时间关系不大,鲍云基本上败局已定。到黑棋落下第225手,鲍云掀起了蒙在眼睛上的手帕,宣布认输。
认输后,鲍云感叹对手确实下得太好,自己一开始有些轻敌。被邀请担任裁判长的金同实也说,黑棋的水平不低于职业初段,即使不是盲棋,鲍云也不敢说必胜。
晚餐的时候,鲍云依然对输棋无法释怀。记者问他:“如果下到收单官,会不会出现落子错误?”鲍云很肯定地说:“不会有错误的。但今天这盘棋我实在是不想受折磨了,因为输太多了,如果走下去会输得太难看的。”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