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北京2008年残奥会 > 北京残奥会志愿者

奥运会志愿者幕后故事 遭遇“有劲无处使”困扰

  北京奥运会上,志愿者的微笑是一张名片。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们以热情真诚的微笑服务给世界各国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萧山的奥运志愿者们将为大家讲述奥运期间,发生在志愿者身上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亲历赛场?经常和体坛明星亲密接触?

  志愿者的工作并不都如此“光鲜”

  很多人都会羡慕奥运志愿者,以为他们能和许多体坛明星亲密接触,还能在现场观赛。其实不然,奥运志愿者分为很多工作岗位。更多的志愿者分布在北京城的角角落落,为赛时北京各方面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许多工作可以说是很枯燥的。

  而被分派在场馆的志愿者也并不都是“幸运”的。负责饭店接待工作的志愿者施敏霞(萧山籍,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告诉记者:“我的一位志愿者朋友被安排做检票工作,整个奥运期间,她检了数万张门票。工作辛苦不说,连比赛也没看成一场,体坛明星的面那就更没见着了。”

  施敏霞工作的地点虽然能见到很多体坛明星,但她没要过一次签名。“我身上那身蓝色的志愿者工作服时刻在提醒着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施敏霞说,虽然本届奥运会在自己的国家举办,但却是她电视观赛最少的一次。“连开幕式的电视直播都没看成呢,那晚我值班到晚上10点。”施敏霞说起这些还有点遗憾。

  没有和体坛明星亲密接触,没有亲历赛场……奥运志愿者们以另一种“贴近”的工作状态参与奥运。这一点,在北京饭店莱佛士专门招待外国贵宾的志愿者姚丹红(萧山籍,现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也深有感触:“入住酒店的贵宾多次对志愿者的工作表示肯定。据说,只有中国才给这些贵宾配专门的志愿者提供帮助。立陶宛的体育部长在临行前的宴会上说自己参与了很多届奥运会,但很少有像在北京奥运会上这样和志愿者处得如此亲密、如此难舍难分!”姚丹红说,经过奥运会,很多志愿者和外国友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这是做志愿者最宝贵的收获。

  “有劲无处使”

  好多志愿者都遇到了这样的困扰

  所谓志愿者,通俗一点说就是给人提供帮助的人。而在奥运会这样的顶级赛事上,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人,是一门值得深究的学问。

  施敏霞说,在未上岗之前,大家总把志愿者的工作想得极为复杂,培训时所学的知识也都十分专业,也曾想象在服务期间每时每刻都会像上了轴的轮子一样不停地转。“但真正到岗后才发现,其实志愿者工作的内容并不如原先想的那样‘充满挑战’,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介绍一些简单的路况和赛时信息,必要时兼做语言翻译,帮助客人和酒店之间更好地协调。”

  好多志愿者感言:在上岗之后,都遇到了“有劲无处使”的困扰。

  施敏霞也是其中一位。直到上岗后的第三天,施敏霞一位同校的留学生志愿者开解她说:“不要想着要为别人包办一切,那样不是志愿者,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就可以了,而且是在他们表示需要你的帮助时。”那以后,施敏霞的“心结”打开了。

  “起初一直觉得不做很多工作就对不起‘奥运志愿者’这个称号。”施敏霞笑着说,“诚然,志愿者是北京奥运会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过度热情和过度期待,对出色完成志愿者的工作可没有多大好处。我们每天面对的任务可能并不具有很大挑战性,我们的工作可能也有点枯燥乏味,但若换一个角度思考:当人们需要帮助时,转头就能看到在那儿做好服务准备的志愿者,必然是很开心的。我想,这就是合格的奥运志愿者吧!”

  做好志愿服务

  外籍志愿者更注重“专业”和“习惯”

  北京奥运会上,外籍志愿者们给我们的志愿者上了一课。

  奥运会期间负责运动员引语采集的蒋泽清(萧山籍,现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告诉记者,与外籍志愿者共事的那些日子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Oh! you should be professional.(你必须要专业!)”

  “以前提到志愿服务,总觉得更多强调的是服务奉献精神,对于专业性的要求则会相对低一些。”蒋泽清说,这样的观念在自己与澳大利亚的

  外籍志愿者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改变。“外籍志愿者们更注重让自己变得更专业。”

  蒋泽清给记者举例:当我们赛前去训练场和运动员聊天,就当是混个脸熟时,外籍志愿者们则会利用这样的机会很认真地做起采访。有一次,我们早早到了办公室查资料熟悉信息,等待主管发话。外籍志愿者比我们到得晚,但是一到办公室,他们就迅速穿上行头,带上笔记本,赶去训练场进行采访。其实采访并不是一个硬性任务,主管只是让我们熟悉一下以后的工作而已。外籍志愿者却是每场比赛必去,而且认真记笔记,回来还及时发到INFOR(信息上传)系统。

  在奥运期间负责观众服务验证的志愿者李佳峰(萧山籍,现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心中,外籍志愿者的工作态度让他印象深刻。“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被动地服务,别人需要什么,我们做什么;工作内容是什么,我们做什么。但外籍志愿者不同,我觉得他们有一种内心的志愿,主动的志愿。他们有着良好的志愿服务的习惯,志愿服务精神已深入他们的骨髓。对于我们中国志愿者来说,把志愿服务工作做好也许并不困难,但要真正养成志愿服务的习惯,可能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佳峰回忆说,一天,他在一个工作人员进入竞赛层的门口做验证工作,有一名外籍志愿者走来,他进行了验证,发现无误后示意其通行,可就在这时,那名外籍志愿者却又退了回去,走到了楼梯旁。原来,他发现了堆在那边的一些不用的护栏,接着他把那些护栏整齐地放回到附近集中堆放处,这才通过验证口,进入了竞赛层。“就是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感触颇深。他们没有把自己的志愿服务仅仅局限在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内容。他们已经养成了一种志愿服务的习惯。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新闻链接

  萧山志愿者队伍正在壮大

  但也面临“成长的烦恼”

  北京奥运会,将“志愿者精神”传遍了神州大地。“奥运的志愿精神,也给萧山的志愿者带来很大的影响。”区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金峰介绍说,萧山已有注册志愿者3.7万人,共有67支志愿者队伍,奥运会结束以后,萧山志愿者的人数在快速增加。

  “目前萧山的网络志愿者群体发展非常迅速,他们通过论坛、QQ群等形式形成一个个民间志愿者团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这些团体自发组织了很多帮助灾区的活动。”金峰说,志愿服务不仅凸显着一个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还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市民素质。随着萧山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草根”志愿组织非常迫切地想加入志愿者的“正规军”。

  据介绍,虽然目前萧山的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壮大,但“志愿大军”也在遭遇“成长的烦恼”。比如,开展志愿服务,免不了需要一定的经费,这时往往缺少一个相对稳定的资助机制加以保障。

  但我们相信,北京奥运会已给中国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强大”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将有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当中来,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志愿者,志愿精神之花将在神州大地上绽放!

(责任编辑:朱蔚晴)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金牌榜更多>>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