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北京2008年残奥会 > 残奥中国军团 > 残奥中国动态

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投篮手也是她们的“脚”

    “国家体育馆真是个福地!北京奥运会时咱们体操队在这里老拿金牌。今天你们又在这里取得首场胜利,真是了不起!”9月9日,在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收获残奥会上首场胜利后,一些球迷激动地向教练刘铁华祝贺。

  从一穷二白到实战技术

  “我们属于典型的没吃过猪肉,看见过猪跑的队伍”,刘铁华的幽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尽管刘铁华不是学篮球专业出身,但他在挑起中国女子轮椅篮球这个重任后,就下了很多的功夫。

  两年前,当刘铁华挑选队员组建队伍时,真是“一穷二白”,好多队员看过打篮球,可想都没想过坐着轮椅也能打篮球。“我第一次接触轮椅篮球是在雅典残奥会,当时我也惊了,原来还有这个项目。”随着几次对外交流和观看一些国外队伍的比赛录像,刘铁华的技战术开始摸索出来了。但无论记者们如何追问,他都谦虚地说:“我们还在摸索学习中。”对于首场战胜墨西哥队,刘铁华说:“我们也是第一次与墨西哥队交手,什么都不了解,就铆足劲上了,能拼就拼下来。”

  相互鼓励共同面对

  “训练有些时候,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沮丧的情绪,或许因为达不到某些训练要求,也或许因为太累了。但这个时候我们总有人站出来给其他人做榜样,相互鼓励克服眼前的困难。”开朗的云南姑娘刘咪换似乎就没有“困难”这个词。像队长来自广东的张三桃、来自云南的付永青和刘咪换都已成家,平时训练也更有责任心,更愿意站出来为大家做榜样。“我们都亲如姐妹,和男队的关系也特别好,平时交流也不少。有什么困难或者低落的情绪只要说出来,大家聊一聊,相互鼓励一下,就过去了。”

  据了解,这支队伍12人中有5位队员来自云南,教练也来自云南。在中国残奥代表团在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残疾人集训基地封闭式训练期间,她们和中国男子轮椅篮球队队员们都住在公寓的第7层,两个人一间的宿舍没有阳台,房间里面也只有简单的摆设,电视机、写字台和小茶几等。每天她们都把宿舍收拾得干净整洁,换洗的床单、衣服由楼下的洗衣房提供服务。

  “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条件,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刻苦训练,没什么困难是不能共同面对的。”姑娘们说。

  来自农村的倔强女孩

  “我们这支队伍很年轻,女孩子们又都能吃苦,所以我觉得很有前景。”刘铁华为这群女孩子感到骄傲,“她们那双手真不容易,既要当手又要当脚,每个人的手上,都因训练磨出了厚厚的茧。”

  陈大梅就是其中能吃苦的一个典型。云南女孩陈大梅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在家里面务农,20多岁的妹妹已经嫁人,两位老人肩上的担子又轻了一些,17岁的弟弟目前休学在家。“7月22号我左手桡骨骨折了,家里人当时并不知道,刘教练曾建议我休息一段时间,当时我为了争取继续训练急得直掉眼泪。”也正是这股倔强劲,让她坚持了下来。伤病现在已经基本康复,而这上场的机会却来之不易,是那份倔强劲争取来的。“我当时就盼着残奥会,如果让我在下面一直坐着就会憋得慌。”陈大梅一脸的淳朴更透露出一种执著。

  常人也许很难想象她们训练的艰苦,每天的训练时间一点也不比男队短,拉练体能的负荷量也和男队差不多。比如每天都要练习的投篮基本功,“每天至少要投1000次篮,刚开始挺不适应的,后来慢慢适应了,发现对自己的自理生活能力也有提高。”如陈大梅这般努力的付出,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出色的发挥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的第一场比赛没有转播,后面的比赛应该都有转播,希望爸爸妈妈能在家里看到我们精彩的表现。”陈大梅的期望让记者鼻子一酸,不知道在云南昭通的某个农家小院里,大梅的父母是否也会同样执著地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北京残奥会的比赛。

  热心肠的“队医”高阿姨

  一支年轻队伍的奋勇拼搏自然离不开医疗服务的保障,来自北京市友谊医院的高青就是队员们亲切的“队医”高阿姨。“我们从去年好运北京测试赛就认识了,当时由于没有固定的队医,主教练就让我照顾大家。看着这群开朗的女孩子,我们很快就熟了,现在每次见面她们都叫我高阿姨。”笑呵呵的高阿姨现在正作为北京残奥会的志愿者服务于国家体育馆。“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开朗和自信。我和她们一样,都在这里享受比赛,享受残奥会。”

  其实,参加北京残奥会的很多队伍都没有专门的队医,而正是像高阿姨这样的医疗服务志愿者,在运动员和北京残奥会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责任编辑:王炎冰)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金牌榜更多>>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