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北京2008年残奥会 > 残奥中国军团 > 残奥中国动态

练得最苦不要第三要第一 葛杨四年终于扬眉吐气


  早就知道葛杨想拿残奥会单打冠军,他有这个实力,四年前的雅典就该拿到,但当时只得到了一枚铜牌,他不喜欢跟在别人后面,尤其不喜欢第三名。但是当葛杨昨晚夺冠后掩面大哭时,还是让记者感到有些意外,这个相当自信的小伙子,阳光、坚强,我甚至感觉他从来不会哭。葛妈妈说儿子从小就不爱哭,但梦想实现的那一刻,葛杨不再掩饰自己的眼泪,多年的付出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最想要的单打金牌。

  手部受伤引发乒球缘

  如果不是5岁时放鞭炮的意外,葛杨可能不会走上乒乓之路。

他家庭条件不错,本可以上个好学校,找一份好工作,然而一切都因为葛杨的手而改变了。

  7岁那年,父母偶然看到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的直播,一下子受到了启发。老葛开始考虑让儿子练体育,当时葛杨母亲的单位离乒乓球馆很近,所以一家子选择了打乒乓球。教练接受了这对父子,但是也毫不客气地有言在先:“打球可以,但必须家长自己带。”

  葛杨的父亲,一个大老爷儿们,每天就混在一群七八岁的孩子中间学球。每次教练讲解过后,老葛先领悟了再教给儿子。最简单的正手练习,对父子俩就是一道坎儿,别的孩子一打就是几十板,而葛家父子刚开始时光忙着捡球了。为了跟上别人的进度,老葛买了球桌,晚上爷俩儿一起加练。

  教练勒令休息

  十岁的葛杨参加了保定市小学生比赛,他打败了所有的健全人获得冠军。当时葛杨欢快得像只兔子,尽管奖金只有10元。而父亲对葛杨的奖赏却是:5公里的长跑。“小子,回家跑着吧,是块练球的料儿,就更要加倍努力!”父亲说。

  从此,长跑成了葛杨的必修课,葛杨在前跑,父亲骑着摩托在后面跟着,四季无阻。每到夜晚,长长的一段路上,陪伴父子俩的只有高高的路灯和长长的身影。

  在国家集训的队员里,葛杨成绩最好,也是练得最苦的。每名国家队的队员都配好了几名陪练,经常都是两三个陪练都累趴下了,葛杨还要求加练。常常是教练强行勒令弟子休息:“葛杨,咱不练了,歇会儿吧。”

  葛父说,可能越是身体有缺陷,越是要强。葛杨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他拼命努力,就是为了换得和健全人一样的待遇。

  只想拿第一

  最近成绩怎么样啊?葛杨临行之前,记者笑呵呵地问。小伙子干脆地甩过来一句:“2004年之后,我还从来没拿过第二呢,都是第一!”这是个相当自信的小伙子,曾打趣记者的车技:“你这两下子还不如我开得好呢。”

  葛杨在雅典残奥会一战成名,但是他不喜欢残奥会的单打铜牌,因为他从小讨厌第三名。小时候练球时,球馆里经常举行一些比赛,每个孩子拿5元参赛费,谁能打到前三名,这些钱就奖励给谁。这个一只手的小娃娃经常会打败那些两只手的娃娃,然而葛杨却不是每一次都能拿到奖金,因为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赛之前讲好了会奖励前三名,但当葛杨拿到第三名时,教练总会“变卦”——奖励前两名,而另设一个道德风尚奖或者拼搏奖,此奖项通常奖给获得第七或第八名的队员,葛杨没领奖的份儿。这让小葛杨极不舒服,从那时开始他痛下决心,无论和谁交手,都要争得第一,绝不拿第三。

  “你们看到的有时候并不是完全真正的我,我也有低迷的时候、也有失望的时候,甚至也动过退役的念头,不过每到这个时候我越要把坚强挂在脸上,我越要告诉自己坚持,虽然这么难,但是我终于成功了!”葛杨终于放下所有的“伪装”,把最真实的心迹坦白给记者:“我谢谢你这么长时间一直关心着我,真心地谢谢你,谢谢所有支持我的人。” 本报记者 秘晓芳

(责任编辑:朱蔚晴)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金牌榜更多>>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