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搜狐网站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北京2008年残奥会 > 残奥诸强动态

菲律宾选手杜马蓬:人生因参与残奥而改变(组图)

菲律宾选手阿德丝·杜马蓬

菲律宾选手阿德丝·杜马蓬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超):1973年11月,阿德丝·杜马蓬出生在菲律宾北部山区依夫加奥省的一户普通人家里,出生不久后就因为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致残,整天呆在家里的她不爱说话,害怕和陌生人接触。后来,小杜马蓬被家人送到首都马尼拉的一个家庭式残疾人福利机构接受教育。当她一个人开始在首都马尼拉生活学习的时候,小杜马蓬心里充满了惶恐和紧张,因为她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2008年9月,35岁的杜马蓬在做了妈妈之后,仍然作为菲律宾残奥代表团里的明星运动员第三次出现在了残奥赛场上。

现在的她除了运动场上的辉煌成就以外,还是一位出色的残疾人活动家。她是马尼拉一支轮椅篮球队的负责人,同时她还为菲律宾残奥委会工作,她甚至还每周都要作为主持人出现在电台节目中,用它的切身经历鼓励全国的残疾人朋友勇敢的面对生活。除此之外,喜欢音乐的她还和她的残疾人朋友们组了一支乐队做巡回演出。在北京残奥村里,开朗的她和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都成了朋友。

  当小杜马蓬初到马尼拉的时候,沉默寡言的她非常思念亲人和家乡,而且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老师看她总是闷闷的,就劝她去尝试运动一下。没想到这次简单的尝试就此改变了杜马蓬的人生,她很快就显露出自己的运动天赋,并且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朋友,增加了自己社会交往的信心,她说:

  “运动改变了我的生活,乃至我的一生都因此而不同。我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运动能够提升人们的自信心,尤其是残疾人的自信心,它能鼓励我们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和社会进行接触。可以说,正是运动为我打开了一扇幸运之门。”

  由于刻苦的训练和在举重项目上的天赋,杜马蓬很快就囊括了她参加的东南亚各个残疾人比赛的冠军头衔。但她并没有就此满足,她认为只要通过艰苦的训练,她完全可以挑战更高级别的比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0年的悉尼残奥会上,她改变了菲律宾连续多年的奖牌榜空白的历史,获得了一枚铜牌。突如其来的成功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人们开始对她有了更高的期待,这也给了她很大的压力,重压之下,雅典残奥会她的成绩很不理想。

  2004年雅典残奥会之后,杜马蓬一度退役,中止了训练,但在北京残奥会举办前一年,她神奇般地复出了,并且取得了参加残奥会的资格。从那时开始,北京就成了杜马蓬心中的圣地,她开始从媒体的报道中关注北京的一切,当她读到一些关于北京空气污染情况的报道时,也一度有点担心,可是这种担心和疑虑在她到达北京机场的时候统统消失了。

  “在来北京之前,我对北京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我朋友告诉我那是一个非常漂亮,魅力的城市,但是我又读到一些报道说北京污染严重,而且很拥挤。但一切的疑虑在我到达北京机场那一刻就都消失了,这里空气很新鲜,城市很漂亮,那些报道简直都是在胡扯。我在这也呆了一些天了,我觉得一切都非常正常有序,没有什么不好的。”

  谈起北京为举办残奥会所做的工作,杜马蓬说中国考虑的非常周到细致,许多细节上都体现了对残疾人的关心和照顾。北京的残疾人设施建设的非常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适合残疾人居住的城市了,她说:

  “一切都考虑的非常细致,不是说简单的直接使用奥运会用过的场馆和设施,这些设施都经过改造以适应残奥会的残疾人运动员的需求。我非常高兴,因为主办方真正做到了给两个奥运以同样的重视程度,而不是简单的把残奥会作为奥运会的后续活动来举办。谢谢你,北京!”

  谈起这次在北京残奥会上的目标,杜马蓬坦言她所在的级别竞争非常激烈,她不一定能取得奖牌。但是这并不重要,诚如北京残奥会提出的“超越,融合,分享”的口号所倡导的那样,自己能来北京,能第三次出现在残奥赛场上,并且结识这么多的残疾人朋友,和他们一起分享生命的精彩,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比赛,她最大的目标不是夺牌,而且超越自己。

  已经35岁的杜马蓬表示,北京残奥会结束以后,她还不会退役,在继续参加比赛的同时,她还将在菲律宾残奥委会工作。杜马蓬透露,菲律宾残奥委会制定了许多计划,希望帮助该国的青少年残疾人积极地参与残奥运动,更加健康地成长。  

(责任编辑:高鸿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金牌榜更多>>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