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残奥村各方面工作运行平稳顺畅,以“适度服务”理念为核心,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用细致、关爱、感动营造“残奥之家”。9月15日,北京奥组委残奥村部副部长邓亚萍在残奥会主新闻中心举行的“残奥村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说。
设施改造注重细节
邓亚萍说,残奥村的接待量虽然只有奥运会时的一半,但入住率的降低并没有使残奥村的接待任务减轻,更没有使残奥村的运行标准和服务质量降低。和奥运会时相比,残奥村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都“更加注重细节,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在住宿服务方面,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为挤压式洗手液,考虑到肢残人打伞不方便还专门增加了雨衣供应量;在商业服务方面,工作人员为坐轮椅的顾客解答咨询或介绍商品时,会采取“蹲式服务”,对行动不便且购物较多的顾客,根据需要可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村内班车上专门为轮椅运动员配备了轮椅固定器,让他们更安全放心地乘坐。
邓亚萍说,这些细微之处,无不体现了残奥村对村民们的关爱,深深感动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一位来自墨西哥的标枪运动员由衷称赞:“这里的一切都好得超乎想象!”而一位德国射击运动员双手捂在胸口说:“这里的人特别友善,让我觉得很快乐、很温暖。”残奥村也受到了前来参观的各国官员的一致称赞。吉尔吉斯斯坦残奥代表团团长说,他参加过5届残奥会,北京残奥村是最好的。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也表示很喜欢残奥村,残奥村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无障碍设施非常好,多种语言的标识也给运动员带来了极大方便。
贴心服务充满温馨
除了设施服务之外,残奥村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以用心、关心和贴心的工作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位于运行区的洗衣房,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分3班辛勤地工作,日均洗涤近3000袋衣物,并提供加急洗涤等特殊服务。对于脏污较严重、较难清洗的服装,他们都按人工刷洗等6个步骤,一丝不苟地进行特殊处理和单独洗涤。
在残奥村的综合诊所,也随处可见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虽然就诊病人总数少于奥运会,但最高达320人的单日就诊量,并没有使工作量明显减轻。而且残奥会期间就诊病人中运动员比例高达78%,远高于奥运会时的18%。在接收的病人中,有一位女运动员夜晚持续高烧且无法进食,诊所的医务人员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使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保证她能正常进行比赛。
在假肢轮椅维修中心,总能看到150位中外技师微笑的脸庞。对一些超出维修范围的情况,工作人员也会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有一名运动员送修的轮椅已经破旧不堪,但技师们还是想方设法地精心维修,除了保留必要的附件外,为他更换了其余的主要部件,使轮椅焕然一新。
无私付出收获感动
在残奥村中,感动与被感动无处不在。所有工作人员在无私付出的同时,也从残疾人运动员身上收获了鼓舞与震撼。工作人员用自己的工作表现,真正实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邓亚萍说,在残奥村中,我们在遵守规则的同时用大爱超越了规则,凸显了精神的力量,为运动员们奉献了温暖与感动,而他们也使我们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我们希望运动员从中国带走的,不仅仅是用汗水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所换来的奖牌和荣誉,还有在残奥村中通过无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无微不至的关爱所得到的感动和温暖。正是这样的感动与温暖,激发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无限追求,这正是奥运会和残奥会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激励每一个人以此为新的起点开始新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