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残奥会的竞技场上,无论输赢,每个运动员都是英雄,他们的身后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些赛场英雄在北京用顽强拼搏的精神,证明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名言,诠释了灿烂的人性光辉。
参赛资历最深的祖母
13届残奥会参加10届,至今已拿到9块金牌,澳大利亚66岁的选手莉比·科斯马拉创造了残奥会运动员的参赛时间之最。
科斯马拉在本届残奥会上发挥平平,参加4项比赛都没得奖牌。但是,在这位老奶奶的辉煌年代,她在1972年慕尼黑残奥会上参加了游泳和田径比赛,1976年多伦多残奥会参加了射箭比赛。在她最爱的射击比赛中,科斯马拉已经拿到9枚金牌。
网球界的“马拉多纳”
轮椅网球混合级别单打第四名、美国人尼克·泰勒四肢残疾与轮椅为伴,但他却有着“马拉多纳”的绰号。
“马拉多纳”的绰号源自泰勒在比赛中独特的用脚发球技术。由于两手残疾萎缩无法握住东西,泰勒只能将球拍绑在自己的左臂上,可是右手又拿不住球,泰勒就先用两脚夹住球,发球时左脚猛然上踢,球跃到空中,他就势用球拍击打完成发球。
这在外人看来几乎不可能的发球方式,却让泰勒用得非常娴熟。“没有人教我,都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
“无臂英雄”自信乐观
雅典残奥会上,没有双臂的中国游泳运动员何军权用左肩与下颌夹住鲜花,站在领奖台上歪着头微笑的一刻感动了世界。在北京残奥会上,这位无臂英雄再用1金2银1铜的成绩续写了辉煌。
何军权在赛场外的故事也同样令人振奋。他自信乐观,对爱情执著,心上人是健全人,他用种种行为赢得女友家人的信任,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并育有一子。他每天训练4个小时,游9000米,有时超过1万米。他自信乐观:“不管任何时候,都要看得起自己。”
何军权曾说:“许多残疾人都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其实,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人,所以心态是最重要的。”
跨项参赛的“女超人”
早上打完一场残奥会篮球比赛,晚上出现在鸟巢的田径赛场上……不可思议吗?加拿大34岁的轮椅运动员特蕾西·弗格森就做到了。
性格坚强的弗格森是一名斗士,她几乎在可能涉及的所有领域都奋勇争先。9岁之前,她是自己从小长大的那个社区里数一数二的街头曲棍球好手,甚至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代表加拿大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然而,一次失败的脊髓手术让她不得不与轮椅相伴。
肢体的残疾没能浇熄她的梦想之火,更没磨圆她好胜的性格。遭遇不幸的4年之后,她终于找到了重返竞技赛场的途径——在当地一家康复中心里,她与轮椅运动不期而遇。后来她又将目光投向了田径赛场。
滚球场上的象棋大师
在残奥会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四肢不缺,能看到天空的颜色,但是却要用常人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力气去完成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有的说话还含糊不清,他们就是脑瘫运动员。
尽管因为脑部的某些区域受损导致行动不便、语言功能障碍,但是他们的智力正常,智商甚至比健全人更高。硬地滚球赛场上的脑瘫选手、中国人王义就是个棋艺高超的“大师”。
45岁的王义早在2001年就摘得北京市中国象棋等级赛冠军,获得了地方棋协大师的称号。一个先天重度脑瘫的残疾人能力克众多健全人象棋高手,简直不可思议。
王义7岁那年第一次接触中国象棋。没受过专业训练,但凭借一股子钻劲,王义闯出了自己的“野路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绿林高手”。
又一个“阿赫瓦里”
阿拉萨内·加斯贝奥戈是布基纳法索惟一的北京残奥会选手。在男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赛(HCC级)比赛中,22岁的加斯贝奥戈比第一名慢了20多分钟。原来,队里为他度身定做的手动自行车坏了,他只得骑着从法国队借来的自行车“晃”过终点。
“我是代表我的国家来完成比赛的……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我没有让我的祖国失望”。
他的话不禁让人想起了1968年奥运会上,阿赫瓦里拖着中途被踩穿孔的膝盖和脱臼的肩膀坚持4个半小时跑完马拉松全程后的那句名言:“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让我完成比赛。”
据新华社电
最后一名选手的成绩比第一名选手慢了将近两倍,但是他不放弃的精神却赢得了现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这位选手来自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东端的巴巴多斯...
08-09-09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