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志愿者的服务让他们得到了成色最重的一块“金牌”本报记者杨登峰摄
“这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
“这是一届伟大的残奥会,”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说。
他们代表了世界对北京两个同样精彩的奥运的认可。
在鸟巢上空燃烧了11天的残奥会圣火已经熄灭两天,两个奥运也已落下帷幕,但世界并没有停止对北京奥运会的赞叹,也没有停止对中国的感谢。
北京奥运会就像一个窗口,成功接受了全世界的检阅和欣赏;北京奥运会就是一个舞台,展现了北京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风姿;北京奥运会也是一个助推器,它促进了北京进一步和世界接轨。
两个奥运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远远少于中国对西方的了解。”国内一家知名媒体评述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两个奥运”让西方社会多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在这个夏天,1万多名运动员、5万多名新闻工作者、数百万境外游客、40亿奥运观众将目光投向中国,投向北京。
经过长达7年的准备,北京最终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全部承诺:交通方便、空气清新、志愿者服务细致周到、无障碍设施完善。
交通拥堵是历届奥运会的难题,但是北京采取单双号限行、奥运专用通道等交通措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西班牙残奥委会主席米格尔·卡瓦列达认为,残奥会期间,北京交通通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到北京时,看到那么多的汽车和自行车,他曾为残疾人、特别是盲人的出行安全担忧。但后来他发现这一担心是不必要的,车辆遵守秩序,并且礼让残疾人。
北京的空气质量良好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准备了7年的蓝天计划在奥运会期间成为现实。奥运会开幕之前外界对北京奥运期间空气质量的种种质疑,随着蓝天白云的频频出现而烟消云散。
志愿者更是受到广泛称赞,罗格和克雷文分别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闭幕辞里对广大志愿者的工作给与肯定和感谢。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全场观众和运动员把热烈的掌声献给了为奥运会服务的志愿者。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和20万拉拉队志愿者在各类服务领域累计服务超过2亿小时,确保了奥运会赛事和城市的正常运行。
北京无障碍设施也日趋完善,北京目前运营的八条地铁线中配备了140部直升电梯和120部升降平台,保证轮椅残疾人通行的要求。由70辆轮椅可以直接进入车厢的出租车组成的温馨车队、16条残奥无障碍公交专线、2835辆低底盘无障碍大巴,都已经投入城市交通运行中。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都在注重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完成了无障碍改造。
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将北京市在无障碍方面的努力形容为“突破性的”,认为“北京具备了接纳全市的、全国的乃至全世界的残疾人和老年人的能力和胸怀。”
“我们将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中国。重要的是,北京残奥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了解了她浩瀚的文化和杰出的现代化成就。”俄罗斯残奥委会第一副主席罗日科夫说。两个奥运给中国留下宝贵财富
北京奥组委在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一切按照国际惯例工作,和国际最高水平的赛事组织者一起工作,也促进了北京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和融合。
一位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的官员告诉记者,光媒体运行一方面,国际奥委会就有厚厚的一本准则,详细地规定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我们的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地学习这些准则,并严格执行。”
而在交通运行方面,北京奥组委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提供足够的车辆供不同的工作人员使用,而不同的车辆也有严格的区分,规则细致入微。
不仅如此,规则意识、参与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等等现代观念,成为奥林匹克带给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构思,来自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默龙;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服装设计者是日本时装设计师石冈瑛子;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对北京奥运会主题歌的演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舆论认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进行了广泛的国际合作。
北京的两个奥运也是国际参与程度最高的奥运会,奥运会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参加,残奥会共有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加,这都创造了奥运历史之最。出席开闭幕式的国际贵宾也最多,共有110多位国际贵宾出席了奥运会开幕式,20多位国际贵宾出席了奥运会闭幕式。有48位国际贵宾出席了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成为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外交盛会。
难怪海外媒体发表评论感叹:“也许比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来,奥运会举办国的地位更加意味着中国可以与西方世界进行全面对话。而最有活力的中国经济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法国电视三台在其网站上发表文章称,“2008年的夏天属于中国”。的确,这个夏天,北京成功地成为世界的焦点,而两个奥运的成功举办也必将给中国留下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这种积极的影响将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逐步体现出来。
(责任编辑:王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