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13年的全国女排甲A联赛终于开幕了,而今晚第二轮就将被拆得“支离破碎”。相比于光环之下的中国女排,联赛几乎可有可无,多年的杀鸡取卵,导致目前全国联赛处于“自杀”状态。再不亡羊补牢,中国女排将陷入崩溃边缘。
媒体被遗忘 本赛季,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不再给记者办理联赛记者证件,说是把权力下放给了各地方队。地方队则表示没精力处理这些事情,因为这原本就是中心的事宜。媒体大军被彻底遗忘了。
这个赛季,本报记者可能要拿着过去联赛的证件走进体育馆了,而且敢说还没有人管,这客观上说明女排联赛几乎得不到管理人员的关心。虽然广大球迷高度关注女排联赛,但热心肠被泼了一盆冷水。诚然,目前各大管理中心处于一个奥运会后的调整期,但是,CBA篮球联赛的组织核心篮球管理中心却把联赛操办得风风火火。其实,篮管中心更看重媒体的力量。不像很多人,想着媒体的时候,会知会一下,自己牛的时候,媒体就是跟屁虫。这种忽视态度,使排球媒体忽明忽暗,最终弄得大家也就关心一下中国女排而已。至于联赛,想起来了就关注一下,因为组织者都不是很关心,我们犯得着费劲吗?这样的宣传氛围,迟早会使联赛无人问津。
联赛正萎缩 想改时间就改,想改赛程就改,一日三变是经常的事情。除了国家队,无人关心地方队的死活。就像今晚开始的第二轮,居然有的比赛等到周末才打。联赛其实萎缩了,这是一个红色警报。
想当初全国约有40支女排,后来越来越少,在首届女排联赛赛场,就6支球队参加顶级联赛。后来,随着不断经营,顶级联赛又扩大到8支,再后来有12支,为中国女排的再度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冯坤、赵蕊蕊、杨昊、周苏红等球员均从联赛中涌现而出。但是,随着对中国女排的重视程度升温,联赛成了没人疼的“养子”。目前,全国正式注册的排球运动员不超过400人,近两个赛季,甲A球队规模又缩回了10支,据说下赛季可能缩小至8支,快回到原来的6支了,要真是这样,中国竞技排球就快死定了。
球员常思变 队伍的萎缩与球员的逐渐离开有关。国内很多球队当中,经常会有当打的球员突然退役或离队。与篮球和足球运动员相比,排球队员的收入太低,简直就是天壤之别,难怪球员都愿意往外跑。
一个月拿着1000多元钱,说实话,连交朋友、谈恋爱都不够。三大球一直十分受人们喜爱,也非常适合走市场,但是多年以来,排球联赛还谈不上真正的俱乐部化。此外,我们一直倡导的体育与教育的结合也做得不够好。这样一来,难怪很多球员到了25岁左右都想离队。谁不想早点把后顾之忧解决了呀?
当然,有一个女排俱乐部除外,那就是天津女排,她们从政府到赞助商都十分重视,有的球员一个月拿到近万元也正常,有的优秀球员还给安排工作。难怪此前很多外省市的家长都托人找门路,问问能不能进入天津女排锻炼。要是能在那里打上球,就太幸福了!难怪人家5次夺取联赛冠军。这就是凤毛麟角的惟一一个,她们的存在映衬出其余女排地方队的“冷清”。
赞助全跑没 这个赛季是安踏支持的最后一个赛季,从没有赞助,到多如牛毛,再到现在安踏一家的友情式奉献,女排联赛即将“裸奔”。
1995至1996赛季联赛是首届排球联赛,当时连赞助都没有。也是,中国女排处于低谷,谁愿意往这里投资呀。后来,有了维达纸业冠名,这是联赛的第一个冠名,但资金很少。再后来,中国女排东山再起,很多赞助商涌入女排联赛,最成功的就是步步高,冠名时间也最长,当时还有十多家赞助商也从各种方面赞助排球联赛。从100万到2500万冠名赞助,排球联赛迎来了春天。但是,我们没能充分利用2004年中国女排夺冠的市场好风景,错过了加强地方队建设的良机。接着,就是赞助商一个个跑了,直到现在友情客串的惟一冠名安踏。明年呢,天知道!
联赛是中国竞技排球崛起的基本,经营得好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国家队与地方队不矛盾,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忽视联赛就等于杀鸡取卵,结果就是“自杀”或者自取“灭亡”。不少媒体有些脑热,说新赛季联赛会诞生“黄金二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地基没了,那不就是“空中楼阁”吗?(孔宁)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胡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