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宏斌
2003年,当时作为中远队队长的申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球场上,我有责任也有能力帮助自己的球队去争取胜利。但是,我不是大哥。大哥是小范、是东东。”
申思这么说,尽管有自谦的成分,但总体来说是客观的。
事实上,自从进入外教时代,在申花队的战术体系中,申思就已经扮演起进攻组织核心的角色。考虑到进攻是申花足球的精髓,申思其实已经成为球队最重要的战术核心。甚至可以说,以申思为战术核心的申花队,是更加典型的申花队。此时的申花,更契合海派足球的风骨。也因此,说到老申花的战术风格,人们往往常常先想起申思。
但是,一方面无法超越年长的范志毅和成耀东的地位,另一方面受到自身性格的局限,申思无法成为一支球队的精神领袖。精神领袖,必须在精神层面具备足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相对来说,申思尽管继承了成耀东沉稳、内敛的性格,但却没能继承成耀东身上的韧劲、血性,以及大哥风范。在球场上,申思能够通过敏锐的观察,掌控好球队的节奏。并且,往往能通过一两脚传球,就能撕开对手的防线,给对手以致命打击。但是,在球队面临困难,尤其是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的时候,申思不能像范志毅或者成耀东那样大吼一声,挺身而出。精神力的缺失,让申思无法成为一名“领袖”。也因此,以申思为核心的申花队,尽管技战术水平被外界一致认可,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在于,认为申花队血性不够。或者说,顺的时候很顺,但不顺的时候容易掉链子。当然,这其实是海派足球的惯有特质,但把球队的不足之处,完全怪罪在战术核心申思身上,也是不公平的。
但是得肯定,在“后范志毅”时代,申思的战术核心地位,是无人可以超越的。有人曾这样说:没有申思的申花,中场组织就降了一个档次。这句评语,是对“申核心”最好的诠释。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