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张舵 黄小希
每天早上6点半,周春荣准时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外的一个公交站台,开始一天的工作。按规定,公交站台文明引导员的工作时间是上午7点至9点,下午4点至6点。但周春荣习惯提前半小时到岗,打扫站台卫生。
“站台收拾得干干净净,乘客们候车 才能有个好心情,”周春荣说。“咱把这儿收拾整洁了,人们也会跟着保持这儿的环境卫生。”
在这个十余米长、一米多宽的站台上,周春荣已工作一年多的时间。2008年4月份,从北京一家杂志社发行岗位退休的她,报名参加了奥运志愿行动,成为奥运志愿者。自那时起,周春荣与北京儿童医院南行公交站台结缘。从奥运时的一名志愿者到现在的站台文明引导工作负责人,一年多来,周春荣经历了自身的改变、站台的变化,更见证了首都精神文明的进步。
儿童医院南行站台设有7条公交线路,每天高峰时段经过的公交车达上百辆。周春荣带领其他4名文明引导员穿戴统一衣帽,手持小红旗,用整齐划一的步调、手势和语言为每辆进出站台的公交车提供引导服务。
“过去,引导员的姿态、语言没有个标准,一些引导员弯着腰晃着腿,说话也不注意方式。现在有了规范,不仅站台面貌得到改观,服务效果也更好了,”周春荣管这叫“半军事化管理”。
在周春荣眼里,小小的一方站台,就是北京文明的一个窗口。“咱们这个站台紧邻北京儿童医院,外地来北京看病的人比较多。咱如果把站台维护得秩序井然,给有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能让人看看奥运会让首都变得不一样了。”周春荣告诉记者,一想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无论多辛苦,她都能咬牙坚持下来。
周春荣今年55岁,从未学过一天英语。为了在奥运会期间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她硬是学会了用英语报车次。“694路来了,six-nine-four is coming……请您排队上车,pleaseboard on……车辆出站,the bus is going away……”一句中文一句英语,天天如此。
记者估算了一下,单是报车次,周春荣就得说一千多句话。此外,她还需要维护排队秩序、为人指路、提醒乘客注意交通安全。周春荣并不清楚每天的4小时里自己究竟说了多少话。她只记得自己以前嗓子亮,爱唱歌,现在的嗓子总是沙哑的。
去年9月的一天,一名经常在儿童医院南行站台候车的市民递给周春荣一张药方,上面写着“外地人最可亲的人 北京人最可敬的人”,方子上列了几味药材。这位市民是北京一家医院的中医,被周春荣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感动,特意为她送来专治咽炎的药方。
一年多来,让周春荣感触最深的不是自己的苦和累,而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们等候公交车时,不但能自觉排队,看到带小孩的乘客或者老人,还能主动礼让。要是有人没排队候车,我过去劝劝,基本都能配合,”她说。
“其实我们也是受了她的影响,向她学习,”在丰台区工作的孙丽霞每天早上都在儿童医院南行站台候车,对站台的变化有切身体会。“我在这里候车两年多了,感觉气氛特别好。她天天都那么热心地为大家服务,真不容易。”
周春荣说,自己只是目前北京4700多名文明引导员中的一员。“我尽着一份力,只为北京更加美好。”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