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球队在比赛中出了问题,就应该检讨与反省到底是技战术还是心理上出了状况。可是,如果因此而干脆否定山东鲁能(也包括其他非北京国安与上海申花的、可能夺冠的球队)在还没举行的后13场比赛中的状态与发挥,是不是为时过早呢?
——— 范学伟
“我并不认为北京国安现在说去拿联赛冠军就很有说服力,因为比赛打得有点支离破碎,不够稳定。
早晨起床便看到了昨天体坛周报副总编颜强做客北京体育频道时说的这一番话,有些困惑,也有些不解。
联赛刚刚打完第17轮,客场作战的山东鲁能2:1战胜了陕西中新,终于结束了5场不胜的低迷,让关注这支球队的人都深深舒了一口气。目前积29分的山东鲁能与北京国安相差仅1分,当然,后面还有27分的河南,26分的长春、广州和上海,按照“理论”来说,没有任何现象能证明冠军就会属于北京、山东或者被颜强形容成“国安劲敌的上海申花”三者之一,而此时山东鲁能就被形容成了“一种悲哀”。
是的,我也觉得很悲哀,但不是因为如果最后山东鲁能成为了冠军,而是本篇文章最前边复制的那种说法。今年的山东鲁能某些比赛发挥的确不尽如人意,作为曾经效力于这支球队的球员,我不会说“应该理解”“以观后效”这些没有意义的词。
一支球队在比赛中出了问题,就应该检讨与反省到底是技战术还是心理上出了状况。可是,如果因此而干脆否定山东鲁能(也包括其他非北京国安与上海申花的、可能夺冠的球队)在还没举行的后13场比赛中的状态与发挥,是不是为时过早呢?
假如(我说的是“假如”)最后夺冠的是目前积23分的长沙金德,甚至与北京国安目前差11分的青岛中能,那么我们是应该悲哀得每天痛哭,还是应该高兴居然有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产生呢?
球迷们都喜欢看欧洲五大联赛,因为那里有更高超的球技,因为那里有快速的攻防,或者还有更多的原因,比如说他们的品牌效应、球星效应,但是必然也有“出人意料”的比赛结局。有句老话说“足球场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不到最后一秒裁判吹响终场哨,谁能说“黑色三分钟、黑色三秒钟”不能上演?这一轮获胜之后,鲁能或者其他球队就不会再呈现上升的趋势吗?
那为什么有人要现在就说“鲁能夺冠是悲哀”?是不是说每年最后夺冠的那支球队就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低迷过、迷失过?
可能都不是。
有媒体的朋友说过:很多时候就是要制造一些看点与矛盾,才能被关注,就像今年的快乐女声曾轶可。
我没有时间看快乐女声,但是前段时间无论在报纸上还是网络上都是会看到这个名字,自然也就知道了一些关于她的争论。现在与前面的说法联系起来,我想,我也许明白了:其实这就是看点,无论是北京球迷支持,还是山东球迷谩骂,都是增加了关注度,否则怎么会有这是“很火热赛季”的说法出现呢?(摘自范学伟博客,范学伟为鲁能足球U17教练,前鲁能泰山队队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