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上海围棋直面危机 四大举措吹响复苏“集结号”

2009年08月15日09:1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作者:张晓露

  直面危机上海围棋吹响“集结号”

  每个月上海都会举办围棋段位级位赛,参赛的小棋手动辄上千人,其壮观场面为其他省份所羡慕。

但是热闹中存在着隐忧:裁判水准参差不齐,“潜规则”冲击着赛场的公正和公平……这些都为外界所诟病。

  此外,与这种热闹相差巨大的是,这么热衷参赛的少年棋手最终走上职业道路的寥寥无几,准职业高手的培养平台缺失,其直接结果就是上海围棋界自常昊等“龙虎”之后,已经很久没有再出现顶尖棋手,“小常昊”们都流散到外地的俱乐部或道场……

  在有着辉煌历史成绩的上海围棋界,对存在的这些危机该如何应对?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张晓露

  >>> 名 将

  返乡耕耘 “老牛”一心拉“大车”

  曾经两度夺得围甲联赛的中国移动上海队“四驾马车”之一,国家围棋队副队长刘世振七段现在多了一个“大头衔”——上海围棋队主教练。而这个头衔绝不是虚衔,在接过老教练邱鑫的教鞭之后,刘世振频频从北京“脱班”回上海,除了安排上海队的主客场比赛,就是和他的启蒙教练陆永和一起着力培养“小常昊”们。

  外号“老牛”、“拼命三郎”的刘世振曾经夺得新人王、天元挑战权、NEC杯亚军等,在更多地承担教练的职责之后,他意识到重视“后常昊时代”的尖子培养问题,虽然现在有堪称“上海二队”的建桥队年轻棋手,但他们的技术已经定型,大量刚刚踏入职业门槛的少年棋手纷纷注册在北京、山东、浙江等地,人才散失。究其原因,上海“冲段级别”的少年棋手缺乏一线高手的指点,还有系统的培养环境,“随着少体校机制的消失,很多体育项目的模式毁掉了,现在学围棋又讲究市场经济,很多培养机构首先要考虑赢利问题,加上执教老师水准本身有限……”

  三四个月前,刘世振师徒集中了上海棋坛一些优秀的苗子,进行集中训练,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就是以体育局运动员训练模式,安排这些棋手半天上课,下午则全部投入训练,“虽然周一到周五要牺牲半天学习,但是比起北京道场那些完全放弃学习的进了一大步,只能以孩子的天赋去弥补学习的不足,这样集中训练的效果还是很快得到了显现,这次全市的中学生比赛我们得到了好几个冠军,其中还有小学生参加初中生组的……”

  正规集训 资金缺口严重

  任何成绩都意味着付出,“上海能指导业余5段以上的棋手寥寥可数,每次半天至少要400元酬劳吧?我们学生只有4人,每人只收50元,这其中的差价都是我们教练在出,以后尖子越来越集中,水平也提高,可能教练要付出更多,甚至于能不能支撑……”这还是在刘世振、金生煜等职业棋手无偿付出的条件下,一位教练客观地分析,如果这样的集训进入正轨,每年将面临5至10万元的资金缺口:“一般这样的班都是30人,这样教师的酬劳更高些,可以带些助理教练,教起来也轻松,但刘世振他们的班不可能这么多人。”确实,现在这批集中的苗子A组、B组都只有6人上下,而且存在人才流散的问题,“像这次去打中学生赛拿冠军的小学生,现在就不来班里,读书去了……没办法,现在社会选择机会很多,这样的班也许一年才能稳定点,也许要更长。”

  这是一件必须要做要尝试的事情——留住优秀苗子、重建后备力量培训体制,进而重现当年陈祖德、曹大元、钱宇平、芮乃伟等群体性领先的上海围棋盛况,但就目前刚刚起步的状态,“老牛”刘世振还是非常艰难地拉起这辆未来之“车”前行和摸索着……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诚)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