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0月21日体育专电 (记者黄勇、胡苏、何军)它被称为“最美丽的奥运项目”,而在背后,中国艺术体操却面临整体竞技水平有差距、基层普及面不宽、队员选材难、教练缺乏、社会关注度不高等隐忧,这一美丽项目的“救美”之道在于普及。
阳春白雪后的隐忧
“2001年九运会后队伍解散了,2004年重新组建,”贵州队领队赵映雪告诉记者。与贵州队一样,一些省市的艺术体操队都经历过建立、解散、重建的过程。
即使是经济强省山东,其艺术体操队也是如此。教练张艳说,八运后山东艺术体操队解散了,到2005年重建。期间由于没有省队及相关的比赛,各市艺术体操项目的基层培养工作也停止了。“重建时我们找不到选手,只有到各个学校一个个去挑。”
“很不好发展,”山西队教练吴贺荣觉得艺术体操难,“专业性太强,下面没有队,不好选材”。
记者了解到,有些省省运会不再举办,艺术体操的全省性比赛也没有,基层体育部门自然就不会设立艺术体操的基层队伍。
教练缺乏。“整天面对四面墙,熬不住啊!”吴贺荣说,教练工作太苦,老队员不愿意转任教练,小队员培养不出来,成绩上不去,更没人来练,陷入恶性循环。
从事艺术体操工作已有二十多年的贵州队领队赵映雪对此颇有同感,“九运会后,队员上学的上学,找工作的找工作,都到外地去了。我们是强制性才留下几个教练。”
“在体育项目中,我们可谓是‘阳春白雪’了,可真挑中人才时,队员及家长相当一部分还是不愿意。艺术体操练习时是枯燥乏味的,现在有些基层为了出成绩,拔苗助长,将运动员练出伤病来,”吴贺荣不无担心地说。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