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其他 > 其他

奥运会VS世界杯足球赛 谁的文化冲击力更强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年07月27日13:57

  无论是高分贝的呜呜祖拉,还是“掐指一算”的章鱼保罗,甚至是央视解说员那连珠炮一般的“进啦进啦进啦”……各种出人意料的文化符号,挽救了乏味的南非世界杯,以至于许多年后,我们也许会忘记哪场比赛谁进了球,但还能记得世界杯如何点燃非洲大地的激情。

  同样的体验,还有奥运会。我们可能不理解伦敦奥运会吉祥物为何模样古怪,却依然对每一次点火仪式的创意充满期待。体育,早已跨过了竞技场的围栏,在四年一度的轮回里,潜移默化地给所有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打下深深的烙印。

  难怪有人形容,体育能穿透国家、地域、民族和人种的壁垒,无需言语交流,就能心领神会。对于普通人而言,观看奥运会或世界杯,金牌、冠军迟早会成过眼云烟,而那些超越比赛的文化触角,却在无声地传递、渗透和蔓延,创造着比体育本身更广泛、更持久的影响力。本期《体坛圆桌》让我们暂时忘掉赛场内的胜负输赢,一起畅谈和解读这两个体育盛会背后的文化内涵。

  记忆卡片

  谁的画面更震撼

  编辑:上世纪80年代,国人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许海峰夺金,也看到了“上帝之手”。奥运会和世界杯这两个体育盛会最先震撼我们的是什么?随着时间推移,国人观赏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易剑东:从历史上看,中国仅有一次进入世界杯,更多时候,国人对于世界杯都是在外围审视,很难融入自己的情感。世界杯给大家带来的更多是娱乐,是老百姓的狂欢节。而奥运会对中国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奥运会举办时间短、项目广泛,而世界杯举办城市多,项目单一,二者的差别更像是系列剧和连续剧,两项赛事都已成为经济文化盛会。我认为,中国没提出申办2022年世界杯,让中国文化的发展错失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刘玲玲: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震撼我们的是为祖国的荣誉而战,中国女排、李宁都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偶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以51块金牌跃居金牌榜首位。然而,51块金牌带给国人的反响可能已经没有24年前那样震撼以及感动。事实上,在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得到世界认可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已经不需要奥运金牌来证明国家的强大;相反,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才是参与体育的目的。和奥运会相比,世界杯我们更多地扮演了旁观者的角色,通过现代媒体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媒体和商家在中国热炒世界杯的声势丝毫不亚于任何参赛国。

  精神标记

  谁的个性更主流

  编辑:提起奥运会的经典时刻,我们总会定格如此画面:获奖者站在领奖台上,眼望国旗,泪流满面。而提起世界杯,记忆中的画面似乎欢乐了许多,就像当年贝贝托、罗马里奥那标志性的“摇篮舞”。这是否表明,奥运会的国家或民族属性更突出,而世界杯则更展现了文化娱乐的特质?

  刘玲玲:我认为,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界杯,国家或者民族的属性都很突出。南非世界杯让南非这个曾经因种族隔离制度而饱受诟病的国家以一个全新面貌示人,不正体现了世界杯的国家或者民族属性吗?足球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运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项运动娱乐的特质。然而,随着足球运动商业化加速,足球逐渐远离了快乐的本质,世界杯成为巨大的赚钱机器。不过,在娱乐、商业化、民族和国家感等方面,这两个体育盛会的特点都是一致的。

  陈晨曦:奥运会颁奖时,升国旗奏国歌的程序充满仪式感,在这一刻,体育的力量确实已经延伸到国家荣誉和百姓情感之中。在世界杯赛场,夺冠庆祝的镜头比比皆是,在球员用夸张的动作和狂放的表演吸引人们眼球时,也不能忽视很多庆祝背后令人感动的瞬间。比如,在加纳队杀入南非世界杯八强之后,很多球迷就在看台上与球员一起跳起了非洲舞蹈,这种简单的快乐让人动容。在奥运赛场,国家与体育结合得非常紧密,而在世界杯上,这种“结合”依然适用,只不过是程度稍轻罢了。

  历史流向

  谁的变迁更剧烈

  编辑:古希腊文化孕育了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世界杯则被打上欧洲“骑士文化”的烙印。若干年之后,我们发现,古老的奥运会似乎传承着比较统一的文化内涵,但相对年轻的足球文化却经历了剧烈碰撞,南美洲、非洲、亚洲的文化力量正在动摇欧洲文化的主导地位。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易剑东:我感觉世界杯变化较小,反而奥运会在经历多位主席轮换之后,变化很大。从业余主义的坚守,到纠缠在体育和政治之间,直至现在商业的大量介入。在某种意义上,奥运会已经趋同了一部分世界杯追求的文化含义。与此同时,奥运会也有其最不一样的精神追求,这与世界杯纯商业化的娱乐狂欢,更像是大雅和大俗的关系。

  奥运会以精神文化的传播作为载体进行商业开发,不是赤裸裸地做广告,而世界杯挣再多钱,也赶超不了奥运会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奥运会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价值观,是一种精神的抚慰;世界杯则是体育迷最狂热的表演——二者都已经嵌入时代精神的主流当中。

  刘玲玲:事实上,随着时代变迁,奥运会和世界杯都在经历着巨变。我觉得最关键的文化烙印就是全球化,其次就是商业化。哪里拥有新兴的市场和电视收视率,哪里就会有奥运会和世界杯。国际足联目前有208个会员协会,其影响力是任何一个单项体育组织都不能企及的,足球已经超越了地理的概念。为了抵消商业化带来的负面公众印象,国际足联近年来一直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形象。比如利用南非世界杯在非洲国家开办了10个“足球希望”俱乐部等。足球改变社会的力量远远超出了足球本身。

  文化样本

  谁的内涵更丰满

  编辑:开幕式是展示东道主文化的最直接载体。南非世界杯的开幕式只有40多分钟,却是史上最长;而奥运会的开幕式动辄几个小时。这里体现二者怎样的文化理念差异?

  易剑东:奥运会对仪式文化看得非常重,因为其本身就是古希腊祭祀活动的产物,注重仪式感。开幕式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一个气势磅礴的开幕式可以内塑灵魂,外显规范。世界杯对仪式不太看重,比如球员牵着小孩进场,创意不错,但绝大多数球员对身旁的小孩没有任何关照,完全视身边的小孩为摆设和陪衬。

  刘玲玲:国际足联对于开幕式有明确的要求,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不能超过1个小时。除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的规定有所不同,这显然体现了文化理念的差异。有谁想得到南非这个拥有五大珍稀动物的国家在开幕式上展示的竟是一只屎壳郎呢?

  陈晨曦:看过气势磅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非世界杯的开幕式更像是一台非洲风情的歌舞表演。对于世界杯而言,开幕式更像是一碟开胃小菜,随后东道主球队的比赛才是“大餐”。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世界杯是将赛事本身的精彩作为核心的产品进行推荐,相比之下,开幕式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如果“不小心”让人眼前一亮,纯属锦上添花。

  编辑:有数据显示,在很多国家世界杯的收视率已经超过了奥运会的收视率,这是否代表未来的一种趋势?

  易剑东:当今世界,有支撑奥运会存在的动因,即以国家为单元的国际组织,而不同组织之间有时还存在矛盾,世界还没有“打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将长期持续。奥运会就是让全世界都友好地聚集在五环旗之下。世界杯不受什么政治因素影响,简单说,就是全世界的狂欢和娱乐。因此,从远景看,世界杯未来的影响力可能还会远远超越奥运会。

  刘玲玲:据我观察,每届大型赛事之后,都会出现本届收视率超过了其他任何一届某某赛会的“统计”。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些数字既没有意义也记不住,它们的用途其实就是写在商业意向书里帮助广告公司卖给下一届赛事的。所以,它的趋势将永远向上。不过,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今后的趋势可能是更多的人不再通过电视收看奥运会或者世界杯,而是通过手机,或掌上电脑。

  

(责任编辑:君木)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