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湘彬
在汉语中,有不少老外永远搞不懂的“潜台词”。比如身体原因,常常是变相免职的表面原因和托词;比如辞职,一般并不是主动为之,往往是“被辞职”的一种体面方式。
上任时“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也要重铸中国女排的辉煌”的誓言犹在耳,仅仅161天,王宝泉就因为“身体原因”主动辞去了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职务。很自然,一贯善于联想的媒体和球迷,关注的首先不是王宝泉的身体,而是其他。比如,“魔鬼训练”引发争议、球队内讧无法控制……
直到王宝泉的辞职信公开了,人们才相信,他是真的病了,而且还不轻。王宝泉也够冤的,明明病了,确实扛不住女排主帅这副重担了,不但没人信,还要往歪里想,难道要把病历拿出来不成?
王宝泉的病,不是因为当了国家队主教练才得的,但无疑,国家队巨大的压力,以及难以企及的期望和目标,使他的病情加重了。
说实话,从当时王宝泉与陈忠和PK时,我就不看好前者,尽管他有着率天津队七夺联赛冠军的光环。国家队与俱乐部队完全是两种队伍,在俱乐部成功并不代表能够在国家队出成绩。这样的例子,不仅在排球界,篮球、足球上也不鲜见。而“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的豪言,与“魔鬼训练”的方式,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王宝泉只懂得用精神力量和吃苦精神,去弥补技战术方面的单薄。
不过,不看好并不代表不尊重。
在中国女排陷入低谷时,顶着质疑抱病接过这副重担,这种勇气值得尊重;在人员不整伤兵满营的情况下,仍然率队打出了中国女排的精神,这种斗志也值得尊重;在身体不好、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主动交出帅印,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同样值得尊重。
尽管在中国女排仍然处于困境时换帅,给领导出了个不小的难题,但我们还是应该尊重王宝泉的“辞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