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男篮世锦赛,相比欧美球队,亚洲篮球可以说是完败,四支参赛球队只有中国队凭借科特迪瓦的帮助“意外”出线。A组的约旦在赛前被认为出线形势最为乐观,但小组赛却五战皆负;B组的伊朗,虽然主力中锋哈达迪回归,但小组赛中也只欺负了一下非洲“鱼腩”突尼斯;被国际篮联“照顾”参赛的黎巴嫩也只赢了低迷的加拿大队一场,无缘晋级。也就是说,四支球队在小组赛阶段加起来仅赢了三场,这个成绩只与被公认为篮球水平最弱的非洲持平。
在8月的斯坦科维奇杯上,有着亚洲第一小前锋之称的伊朗主力巴赫拉米在输给了斯洛文尼亚之后,表示“目前亚洲篮球足足落后欧洲20年”,不论这样的说法是否夸张,但必须承认,亚洲篮球的整体竞争力的确在下降,与欧美球队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十几年前,亚洲除了“霸主”中国队外,韩国、日本、菲律宾甚至是中国台北都有不错的实力。1994年男篮世锦赛上,中国队杀入八强,韩国也击败了安哥拉和波多黎各等队位列第十。随后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和韩国再次为亚洲捍卫了尊严。而时至今日,除中国外,东亚球队已经全面衰落,不仅世锦赛上没了身影,在亚洲也完全没有了话语权。在去年亚锦赛上,东亚球队动辄就输给对手二、三十分。近年,尽管以伊朗、黎巴嫩为代表的西亚球队在亚洲逐渐崛起,在亚洲赛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到了世锦赛,便马上被打回原形。
亚洲球员身体素质和对抗能力普遍不如欧美球员,是亚洲篮球不敌欧美篮球的原因之一,却并不是最关键的,不然中国队也不会屡次进入世界大赛前八名。前男篮国手张劲松也不认为人种是造成实力差距的主要原因。亚洲篮球衰退的深层原因恐怕还在于理念上的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