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举重 > 赛事动态

新华社:“小小举重队”助威亚锦赛 怀奥运梦想

来源:新华社
2011年04月17日19:54

    新华社安徽铜陵4月17日体育专电 (记者詹婷婷 姬烨)“加油!中国队!”南边看台参差不起的稚嫩加油声在安徽铜陵市体育馆格外引人注意。4月16日的亚洲举重锦标赛赛场观众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观众,他们是来自铜陵县胥坝乡中心小学“小小举重队”的孩子们。

    这些来自当地农村的孩子是第一次现场观看举重比赛。看到一个个心目中的偶像,他们笑了。

    在常人看来,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打篮球、踢足球、玩航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选择去练举重却是个冷门。本届举重亚锦赛举办地安徽省铜陵市下属乡镇中有个需要轮渡才能抵达的江心洲,胥坝乡就座落于此。

    上世纪90年代,胥坝乡曾走出陶月强、陶玉强、马中、程昌胜等10余位全国和安徽省举重冠军,被安徽省体育局授予“举重之乡”称号,但近10年来举重人才后继乏人,没有再出过一个响当当的举重明星。

    记者日前来到铜陵县胥坝中心小学,刚走进校门就能听见“砰砰”的摔杠声此起彼伏。胥坝中心学校举重队的训练室位于学校教学楼的一楼,由一间教室改装而成。举重训练室门口的走廊墙上,贴着龙清泉、张湘祥等一些奥运冠军的画像。走进举重训练室,里面的设施非常简单,地下铺着黑色护垫,上面放着一个杠铃。

    “抓杠!挺身!腰部用力!举杠!”,该校体育教师兼举重教练王守文手把手地指点着小队员们,还不时地点头称赞。

    2009年初,曾获得安徽省第八届举重锦标赛59公斤级冠军的王守文回到家乡胥坝,在中心小学挑选了20多位学生,组队后取名为“小小举重队”,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成立了胥坝少年举重训练基地。经过训练,有十余位小队员已经崭露头角,被选送到当地省市体重队。

    “别看训练时间不多,每个队员都很认真,进步非常快。”王守文说,因为是业余举重队,队员们只能利用课余时间练习。

    上学期间,“小小举重队”的孩子们会比同学们提前四十分钟来到学校进行跑步、跳绳等活动。下午放学后,由王守文带着由做游戏的形式培养孩子们对举重的兴趣。 “现在举重班内总共有22个孩子,男生12名,女生10名,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11岁。”王守文告诉记者,这些孩子都来自农村,平时训练一般都是利用放学以后及体育课的时间,学习举重时间最长的已经有两年多。

    14岁的黄锐是王守文最早的学生之一。当记者问他“训练苦不苦时”,黄锐坚定地说:“我喜欢举重,就不觉得累,希望自己以后能朝这个方向发展。”

    黄锐的梦想是长大后参加奥运会,获得金牌,跟他的偶像龙清泉一样。在王守文看来,黄锐的综合素质很强,以后大有发展。

    让人吃惊的是,身材瘦削的黄锐挺举重量可达到60公斤左右。“但是教练现在让我还是加强基本功训练,只是偶尔举下大重量。”黄锐说。

    王守文告诉记者,现在他主要以培训孩子对举重的兴趣为主,帮助孩子增强身体素质,增强他们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在我这里训练,两年以后基本功扎实了,身体素质过硬了,才能给他们碰杠铃。”王守文说,“之前他们练动作都是用竹騀。”

    和基层专业运动队相比,“小小举重队”始终坚持着“学习为主,举重为辅”的教育方法,孩子们并没有因为举重而影响到学习,家长们看到后,也纷纷支持起来。

    王守文很自豪地说:“孩子们练举重,我的目标并不是让他们将来成为举重运动员,而是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如果是好苗子,自己对举重也有兴趣,还是得去体校接受更全面地培养。”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举重队勇夺八金,在世界面前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然而在荣耀的背后,隐藏着人才储备不足的危机。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主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马文广曾表示,在全国做了调研后,发现县一级的基础举重训练在削弱。青少年队员的基层训练问题让这位中国举重掌门人十分头疼。

    马文广曾经来到胥坝乡看望过“小小举重队”的孩子们。在举重后备人才出现萎缩的形势下,他表示像胥坝这样的尝试值得推广。

    胥坝乡“小小举重队”自成立以来已经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安徽省体育局3套标准举重器材赞助,这让王守文特别高兴。 “‘小小举重队’里的孩子们都有‘奥运梦’,”王守文说,“我的愿望就是通过我的努力,能让他们靠近自己的梦想一点点。”(完)2011/04/17 15:02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韩犁夫)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