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乒乓球 > 世乒赛|鹿特丹世乒赛|2011世乒赛|第51届世乒赛 > 世乒赛评论

汪大昭:喜愈大,忧愈深

来源:扬州晚报
2011年05月18日17:01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中国队再次大获全胜,从包揽冠军发展到包揽决赛权。如果国际乒联对各协会参赛名额不加限制,中国队包揽世乒赛全部单项奖牌指日可待。世乒赛总共七八天,打到最后越来越像中国的全国锦标赛。

  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太多,多得打奥运会都用不过来,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还为这样巨大的优势欢呼了,取而代之的是忧虑。区别仅在于,不同位置上的人所忧之处不相同。

  乒乓球圈内高层担心的是在与国际乒联掰手腕中,确保中国优势不受或少受影响。而国际乒联一系列改革举措执意削弱一国独大的强势,以拯救世界乒乓球运动不至于进一步萎缩和保持在奥运会上设项。双方都有强烈的危机感。

  问题的根本其实在中国国内。乒乓球是举国体制的主要受益项目,从基层体校到机关学校、工矿企业、城乡文化活动站,大多以乒乓球台作为基本体育设施。

  广泛开展大众乒乓球活动是好事,只要中国愿意打球的人多,完全不必在意老外是不是也喜欢,我们自己玩得开心就是了。

  但如果将五六岁的孩子中具有乒乓天赋者分离出来,整天泡在球台前,远离小伙伴,远离学校教育,远离社会和普通人的生活,关起门来像修行一样练球,就有畸形发展之嫌。

  老外是先学习,再选择打球还是从事其他工作;中国是先打球,到需要考虑后路的时候再学习。看似次序不同,但从人的成长阶段来说,却有顺逆之别。中国各省市都有“从娃娃抓起”的专业乒乓球队,这在个人项目来说,很容易人才过剩,除了制造海外兵团,就是为出路犯愁。

  优势越大越放不下,冠军越多越纠结,导致利弊失衡。乒乓球是不是国球,不在于能不能包揽世界冠军,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形成乒乓文化。弄得很多国人对大包揽不以为荣,对转播世乒赛不“感冒”,还能算是国球吗?

  

(责任编辑:刘娱)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