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有100个北理工,就是中国足球腾飞之时。但100所北理工需要一千所足球中学、一万所足球小学去支撑。中国足球的出路在校园足球。”大运男足主教练、名帅金志扬充满感慨地说道。“大部分都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这些都可以查到,没有什么好怀疑的。”大运女足夺冠后,主教练王长权不厌其烦地应对着外界的质疑。
鹏城赛场内外,在中国健儿们摘金夺银如同探囊取物之外,关于“他们是国家队选手,还是大学生队员”的争议也是不断被提起。“我们上的是真正的大学队,你们派上的是至少半支国家队,这样的胜利有意义吗?”中日女足大战结束后,日本共同社记者山本充满质疑地说道。而针对“毕妍她们确实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啊”的解释,山本仍是一脸的不理解,“或许,她们确实是学生,但她们是注册学生,而不是严格意义上大学培养出的运动员。在中国,你们几乎所有的优秀运动员,不都是金牌+文凭吗?先有金牌,后有文凭。”
山本的话当然偏颇,但也不无道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国内大学体育界人士都表示,在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国内目前确实是“体教各唱各的戏”,大学培养出的优秀运动员很少,大部分优秀运动员还是在取得成绩后,才进入大学深造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不应该算是大学培养出的人才。”而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的体教结合,才是体育回归教育、体育蓬勃发展的根。“真正意义上的体教结合,应该是高校跟中学、小学直接挂钩,形成教育系统内部的独立培养体系。在这套体系下,青少年选手通过业余时间进行训练,始终不脱离学校教育。”
而在深圳接受记者采访时,排坛名宿郎平也表示,在体教结合方面,我们应该学习美国的先进经验。在美国,学校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主渠道,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他们具备一个十分发达、成熟的“一条龙”体系。包括迈克尔·约翰逊、鲍威尔、罗切特等世界体坛巨星都是从高校中走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