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网球-赛车-棋牌-足彩 > 网球 > WTA最新动态 > 2012联合会杯/戴维斯杯 > 2012联杯中国动态

中能三老将追忆老海埂训练基地 一周一“放风”

2012年02月05日15:08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海埂,作为中国足球的词典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如今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曾经,这里是职业球队体测的地方,12支甲 A球队全部将冬训的场地设在这里,当地球迷会骑上一个小时的自行车来这里看自己喜欢的球星。现在 ,当越来越多的球队把集训的触角伸向海外时,只剩下青岛中能和河南建业两家俱乐部在此训练,三个老海牛杨为健、刘乐阳和周新说起海埂的变迁,颇多感慨。

  训练场一跺脚就颤

  作为山东队的队员,刘乐阳第一次来海埂是1978年。“这以前是一片水,填湖填起来的,早些年在湖边训练,跺一跺脚 ,感到地都在颤。”刘乐阳说,那时候海埂特别荒凉,只有一个小卖部能买点罐头什么的,“可以说,想花钱都找不到地方。”

  更让人头疼的是,当时只有一条土路通向外面,训练基地通常一周才发一次班车,把队员们拉出去放放风。如今,海埂基地虽然还是远离市区,但宽阔的公路和随时进出的车辆,让队员们不再感觉那么封闭。

  不再封闭,也就不再需要如当年那般森严的警戒了。“你说的那两条大狼狗,是1997年来基地的。那年,我刚刚退役,当了教练。”沉浸在回忆中的杨为健,说着,自己也笑了,“现在的环境比那时候好多了,还提大狼狗干吗?”

  场地不足排队训练

  青岛中能队队员如今住的运动员公寓,配套设施齐全,已经与一般酒店的标准间并无二致。但最初运动员们的住所,却远远不是这般模样。“当时只有三座楼,四个人一间,一层楼的人共用同一个卫生间和淋浴。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啊!”杨为健指着眼前的一座楼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就住在这里,“听说这三座楼,不久也要扒了重建了。”

  而1995年跟随青岛城运队开始在此集训的周新,印象最深的是草皮的变化。“当年这里有12块训练场,场地条件也不好,接待13支球队集训的话,每天都有一支球队因为没有场地而不得不休息。”周新说,“现在海埂基地限量,只接待10支球队,每队有自己固定的训练场,自己使用,自己维护。去年基地把草皮更新了,场地条件也好多了。”

  每逢周末看露天电影

  杨为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埂基地的主要娱乐就是放电影,“那时候房间里没有电视,更别提电脑什么的了。每到周末,空地上就支起大幕,每人带着小马扎,集中起来看电影,想想还是挺有意思的。”至于看的什么电影,杨为健已经记不住了,“就是那时候国内都看的电影吧。”后来,基地修建了小礼堂,室外电影也改成了室内。

  跟目前队中这些压根不知道什么是露天电影的85后、90后小队员说起这些,简直就像天方夜谭,因为如今基地里的宽带已经可以保证他们足不出户也不会感到无聊了。已经来海埂集训了四次的朱世玉说,两年前他还喜欢出去逛逛 ,现在更多的时间都是宅在屋里上网。至于宿舍楼下的那些公用电话,现在看上去,更像是只剩装饰作用的古董。

  特派记者 嵇玲(本报昆明2月4日电)

  ■记者手记

  这还是海埂吗?

  初次打车去海埂训练基地,有点小兴奋。绕过滇池和飞翔着的海鸥,终于,十几岁开始看球时便印入记忆中的那个名字——海埂,在成为体育记者的第六个年头,近在眼前。

  那两条著名的大狼狗和它们的趣闻已经“光荣退休”,修鞋匠也已经不见了踪影,曾经扎堆的球迷也更像是传说。进门处的两家小卖店还在,在此训练的运动员和教练想要出去,还是照例会找小卖店的老板娘叫辆车。

  力量房、田径场、球场,几乎每天两次往返于住处与海埂基地之间,渐渐成了习惯。在江苏舜天“下山”,长春亚泰即将“下山”后,留守海埂基地的中超球队只剩下了青岛中能和河南建业,两队在2号和3号训练场,比邻而“练”。没见过昔日的热闹场景,对眼前的一切倒也可以平静接受。

  “你是来基地锻炼身体的吧?”“……不,我是来采访青岛队的。怎么,昆明当地有很多人来这里锻炼身体吗?”“有一些吧,主要是打保龄球、高尔夫什么的。”“还有球迷会来看球队训练吗?”“那好像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你知道,海埂基地已经很多年了。”在看完训练返回住处的路上,我和一位的姐随意地聊着,心却已经飘走了。

  这还是我十几岁时听说过的海埂吗?

(责任编辑:小赵)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