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8日体育专电题:中国职业体育背后尴尬的球迷文化
CBA总决赛,能容纳18000余名观众的北京五棵松体育馆的球票,享受了一次春运火车票般的“秒杀”待遇。而今年巨资涌入的中超足球联赛,北京国安队和广州恒大队的多场比赛也频频“一票难求”。
在职业联赛日渐兴旺之时,其背后却是“京骂”泛滥、围堵客队球迷等尴尬。
缺乏现代体育传统的中国职业体育,呼唤着健康、丰富、多元和充满激情的球迷文化。
文化土壤:城市和仪式
2012年3月30日是北京体育史的一个重要日子,在这一天,北京东边的工人体育场涌进近6万球迷,观看中超京津“德比大战”;在西边的五棵松体育馆,18000余名观众身着白色的“我爱北京”文化衫,见证了北京金隅男篮首夺CBA总冠军。这一天,北京全城沸腾,体育使这座古都激情四射。
工人体育场现场播报的CBA总决赛赛况,令现场球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京津德比结束后,数以千计的球迷涌向工体周边有电视转播的地方,观看尚在进行的北京男篮夺冠之战。这样的场景令这座巨硕的城市生动无比。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找到了共同的话题,迸放出共同的情感。
“我决心留在广州找工作,看广州队两年了,我真的有了感情,”4月8日晚,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的倾盆大雨中,华南理工大学的山东小伙儿王东啸看着向球迷鞠躬致意的广州恒大队队员,对记者这样说。其实,以目前的现实情况,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年轻人要想在“北上广”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太高的代价,也需要极坚强的决心,但刚刚起步的职业足球却可以让他找到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感和身份感。
球迷文化来源于一个城市的血脉传承,城市给了足球生存空间,更是足球文化生根的土壤。在欧洲的著名球场你很容易看到祖孙三代一起看球的景象,每一个家族几乎都是一支球队的忠实拥趸。不过,庞大的人口基础既不是构建球迷文化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NBA纽约、华盛顿球迷的狂热尚不能与小小的盐湖城相比,而人口不到100万的韩国全州和日本柏市在球迷的比拼上也丝毫不落人口超1000万的广州。 “我感觉看球其实好像有点儿高于生活,有点像做礼拜的感觉,”为了赶上4月4日柏太阳神对广州恒大队的比赛,田中带着妻子冒着风雨从东京驱车1个半小时赶到柏市。他所在的靠近中线的主看台位置的套票,需要8万日元(约合6000元人民币)。
北京国安也拥有着庞大的忠诚球迷队伍,近几年来上万张的套票刚一上市,即被抢购一空。今年国安俱乐部还为球迷推出了专门的国安队刊,并开通了国安微博,缩短与球迷交流的距离,加深同球迷的情感。
在欧洲,不少球迷把第一次到主场看球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当主题曲响起,球员入场的时候,他们热泪盈眶。这种强烈的仪式感,显然需要长时间的情感积累,同样也需要精心的经营:欧冠联赛改版时间不长,但已经把整体仪式感的经营做到了极致:统一的深蓝色调,包含英、法、德三种语言“这就是冠军”的交响版主题曲让人血脉喷张,就连大屏幕上播放的广告,也与整个欧冠联赛的色调和音乐风格浑然天成。
文化碰撞:对手还是敌人
“德比”可以说是球迷文化对撞的高潮。英语新闻中提及球赛中的德比,总会出现一个词组:“city rivals”,这个词组大多被翻译为“同城死敌”。可见体育中的对手,在竞技层面就是要把对方当作敌人。
每年中超赛场上北京国安与天津队的近邻“德比”,都是上座率最高的比赛之一,同时也是安保人员最为担心的比赛。两地球迷用激情支持本队的做法无可非议,但激光笔、不少相互侮辱的标语和口号,成为尴尬的副产品。
广州德比重现,为了恒大球迷看台上“只有一个广州队”的条幅,富力球迷冲过去拼死撕扯,而恒大球迷则拼死保护,这便是对手。如果没有对手情结,体育就将不再是体育。球迷也是一样,比起场上的十一人,他们构成了更庞大的一支团队在战斗,若每个人都像看肥皂剧一样端坐在看台嚼着爆米花嘿嘿傻笑,何来球场上的山呼海啸和荡气回肠?
现世安稳,甚至不少男子汉的身上也多了些温婉如玉,少了点阳刚气息。当不少人崇尚成为一枚散发着中性气质的文艺青年时,我们是否还需要留存些许血性和野性的基因?
碰撞是让球迷文化强壮起来的必经课程,但碰撞并非简单的谩骂和粗暴的发泄。CBA总决赛的首场比赛,“京骂”成了再也无法避讳的问题。尽管转播商已经将现场声压低到极致,但几万人同时喊出的那两个字还是清清楚楚传到了千千万万人的耳中,让多少陪孩子看转播的父母感到汗颜。于是,中国篮协祭出取消主场的终极重拳,北京队更是连夜拍摄了劝告球迷文明观赛的视频,最终才刹住了“京骂”疾驰的步伐。
也许还是这句古老的奥林匹克格言能够给体育比赛,同时也是球迷文化的碰撞以最好诠释:“你是我的对手,但不是我的敌人,你的反抗给了我力量,你的意志给了我勇气,你的精神让我高尚。”
文化经营:“圈养”还是“放养”
近年来,打造球迷文化似乎在朝着训练球迷听话的方向演变,甚至不少教练和球员对球迷的看法也让人目瞪口呆。2011年在广州进行的斯坦科维奇杯上,中国男篮主教练邓华德谈到喊他下课的球迷时,曾暴出雷语:“你们媒体该好好教育教育这帮球迷!”
这句话当时就让人瞠目,但其实不少人心中恰恰是这样想的,只是邓华德把话说出来了而已。教练成绩不好被喊下课,球员打不出水平被狂嘘,裁判判罚引争议被喊“黑哨”。如果球迷被划定严格的活动区域、制定严密的行为规范,被老老实实地“圈养”起来,当然会让主管部门、教练、球员们少一些烦心事。
然而,体育从业者必须弄清楚一个事实,一切职业化的基础都是球迷,不管他们是买了门票、纪念品还是看了广告。不打折扣地说,球迷就是球员、教练和俱乐部的衣食父母,也自然是篮协、足协这些组织的根本经济来源。
球迷文化不能圈养,但却可以细心经营。国外一些知名俱乐部定期组织对球迷的关怀活动,甚至走进社区,到球迷家中做客。在进行慈善活动时,也频频邀请球迷参加。国内一些刚刚起步的俱乐部的做法也让人眼前一亮。3月初广州恒大在韩国全州击败全北现代的比赛结束后,几名恒大球迷收拾垃圾的照片被发到了微博上,很快转发量就达到上万,被不少网友冠以“最美球迷”的称号。更有网友表示,广州恒大不仅仅在球场上展现了中国俱乐部的威风,而且球迷的比拼也完胜对手。
组织300多名资深球迷从广州远赴韩国观赛,为2000多名韩国的中国留学生提供门票,这一切其实和恒大集团的精心营销分不开。仅凭这一战,恒大赚足了好感,球迷心里也喜滋滋的,这就是一种良性的营销。
北京金隅男篮在“马政委”的带领下,成为CBA这一赛季最黑的黑马。在闯入总决赛后,中国篮协、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联手,将原在北京首钢体育馆的主场移师五棵松,不仅使得球迷容纳量从原来的五六千名提升到18000余名,还通过这座一流的奥运场馆,极大地满足了电视转播以及服务球迷的需求。
正是在这里,“京骂”逐渐被球迷们创造性地用“李上腿”、“换苏伟”等充满智慧的口号所蘀代。现场篮球宝贝们精彩的表演,以及现场主持人及时掌控局面的内行点评,使得五棵松篮球馆逐渐演化成篮球迷们享受体育盛宴的地方。正是在这样的博弈中,球迷文化得到自觉的升华。
球迷文化拒绝圈养,需要职业体育的各方小心呵护,球迷们用心来展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