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和读书没必然联系
孙晋芳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表示,她理解并体谅李娜近两年的状态不稳以及在比赛中的意外溃败,“她(李娜)从小就打网球,她的教育(文化教育)这一块是丢失的。”这位主管网球12年的掌门人进一步解释道,“我们知道在关键时刻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能自己调节,她调节不了,她从小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文化学习和教育,这存在着很多弊端。”
孙晋芳的说辞有一定道理,但只是一己之见。在体育圈,取得辉煌成就的人中,没受过系统文化教育的大有人在。
网球这项运动中,费德勒、莎娃均是早早扔掉学业成为职业选手,他们目前均是各自项目上的佼佼者。
费德勒在16岁时做出退学决定,因为学校教育干扰了他参加训练和比赛,他表示,“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我离开学校后球技和战绩马上有了显著提高。”如今的费德勒已经是17个大满贯的得主。
在中国,由于特殊的体制,取得辉煌成就的几乎都没有受到系统的文化教育。早到李宁、伏明霞,近到姚明、刘翔,他们都没怎么读书,却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显然,系统的文化教育与赛场表现没有必然联系。
文化教育缺失需高度注意
李娜是否因文化教育缺失而状态不稳?这是个暂时无法确认的问题,个人性格、成长经历以及比赛本身,都会是影响到李娜赛场表现的因素,为什么状态不稳,答案只有李娜最为清楚。
但李娜缺少文化教育,却是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
在中国,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采取举国体制,中国的运动员,尤其是奥运项目的运动员,从小就集中进行专业训练,不但放弃了文化教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隔绝,李娜也不例外。
李娜8岁开始练习网球,在11岁进入湖北集训队后就开始频繁参加比赛。可以说,李娜的初中、高中都因为训练和比赛而错过。即便在2002被华中科技大学特招进校,李娜也直到2009年才正式毕业,中间到底有多少时间在校读书恐怕也是微乎其微。
而运动员缺少文化教育,回归社会欠缺生活技能,已然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顽疾。像李娜这样功成名就的运动员注定生活无忧,但依然有不少运动员退役后衣食无着。退役马拉松冠军艾冬梅、退役举重冠军邹春兰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如何统筹运动员的竞技训练与文化发展,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教育,也是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中需要关注的要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